先簡單的梳理一下事件經過。
近日,一位來自廣東的理想MEGA車主,在社交媒體爆料稱,自己的賬號被理想社區管理員“無緣無故”鎖定,致使自己的手機藍牙鑰匙無法解鎖車輛。
因此事致電理想官方客服后,車主也隨即在社交平臺公布了客服回應,官方客服回應稱:理想汽車APP會檢測社區用戶的一些異常行為,例如短時間內容關注多個車友賬號,為了保護大家隱私及賬號安全,系統會判定可能存在風險行為,會臨時暫停登陸APP賬號,主車控賬號是不會被暫停的。
原來,該車主主賬號授權給了自己的父親,綁定了一個親情賬號,其父親會經常會使用親情賬戶登錄理想APP社區查看帖子,并在短時間內關注多人,因此被系統判定可能存在風險行為。
這一“誤傷”事件,暫時以“出現系統BUG,恢復該賬號登錄,并對家人授權賬號權限進行優化”的結果,告一段落,理想官方也對該用戶表達了歉意。
總結來看,將“過錯”歸結于系統BUG,理想這波回應與解釋確實稍顯敷衍,但車主真正關心的問題是,鎖定賬號竟然會影響汽車的正常使用?
汽車廠商究竟有沒有權限限制或是取消用車對車輛的使用權?幾十萬全款的車,社區管理員說鎖就鎖了?
更多人認為,且不說該車主父親在理想社區并無明顯違規操作,即便是有,導致賬號被封,也不應該影響到車輛的正常使用,在明確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情況下,廠商有何權利鎖車?
不得不說,此類問題再次將智能新能源汽車關于“車企權限、遠程操控、個人隱私”推上了風口浪尖,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是,廠商不僅有能力在未經車主同意的情況下獲得駕駛數據,同時也可以做到對車輛進行遠程操控,而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不止一兩次了。
比如今年3·15期間,某汽車品牌真實車主稱,將對自己的車出現的故障問題進行維權,但就在準備去往當地“問題車展”時,離奇的事情發生了,該汽車品牌遠程鎖定車輛,致使車輛無法啟動,最終,該事件也沒有了下文。
2022年8月份,某車主在購買了某品牌智能電動汽車后,發現自己的車被廠家遠程操控,對車進行了鎖定,無法正常行駛,而廠家給出的解釋是,因一手車主存在拖欠貸款問題,因而鎖定了汽車。
2023年11月,山西某品牌車主,發現自己的車出現了無法充電的問題,而后發現是廠家希望用戶選擇換電模式,因此對汽車充電口進行了遠程鎖定。
上述這些事件無論真實情況如何,都至少證明了,汽車廠商確實有能力通過某些方式干涉到用戶正常用車,這是不爭的事實。
對此,你們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