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日產汽車這么大的牌子也栽了。
咱們老百姓眼中的”大牌”,在中國市場上竟然混得這么慘。
這不,剛傳出消息,日產汽車要關閉在江蘇常州的工廠了。
這可是投產還不到4年的新廠啊,就這么說關就關了?
這事兒可不簡單。
日產在中國可是有30多年的歷史了,怎么突然就撐不下去了呢?咱們來好好掰扯掰扯這里頭的門道。
大家都知道,日產汽車在中國一直是個響當當的品牌。
從最早的”藍鳥”、”陽光”,到后來的”軒逸”、”天籟”,可以說是響徹大江南北。
不少人提起買車,第一反應就是”買個日產吧,省心”。
可誰曾想,這么個”省心”的品牌,現在卻陷入了困境。
要說日產為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還真得從幾個方面來聊聊。
首先咱們得承認,這幾年國產車是真的猛。
從早些年的”便宜沒好貨”,到現在的”物美價廉”,國產車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
像比亞迪、長城、吉利這些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叱咤風云,還敢跑到國外去”單挑”。
這么一來,日產這種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就被擠壓得越來越小了。
再說說電動車。
現在誰不知道新能源車是大趨勢?可日產在這方面卻有點兒跟不上節奏。
你看人家特斯拉、比亞迪,早就在電動車領域深耕細作了。
再看看日產,除了一個”聆風”(Leaf),好像也拿不出什么像樣的電動車型。
這不,在電動車市場上就顯得有點兒”力不從心”了。
還有就是定價策略。
咱們都知道,日系車一向以”性價比高”著稱。
可這幾年,日產的定價卻越來越高,都快趕上豪華品牌了。
這么一來,原本沖著”實惠”來的消費者可就有點兒望而卻步了。
最關鍵的是,日產似乎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出了問題。
中國消費者現在可精明了,光靠”日系”這個標簽可不夠。
人家要的是真材實料,要的是與時俱進的科技配置。
可日產這方面卻有點兒跟不上了,新車型推出的頻率也不高,自然就被市場遺忘了。
這么一來,日產在中國市場上的日子自然就不好過了。
數據顯示,日產去年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6%,只有79萬輛。
要知道,在中國汽車市場,銷量下滑可是大忌。
一旦陷入下滑的漩渦,想要翻身可就難了。
所以,日產關閉常州工廠這事兒,其實也不算太意外。
這廠子年產能13萬輛,占日產在中國總產能的10%。
可現在產能利用率不高,留著也是浪費資源。
與其這樣,還不如痛快地關了,集中精力搞好其他工廠。
不過,這事兒也給其他車企敲響了警鐘。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沒有誰能高枕無憂。
就算你曾經輝煌過,如果不能與時俱進,遲早也會被市場淘汰。
說到底,汽車行業就是這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日產這次吃虧,說白了就是沒跟上市場的節奏。
這給其他車企提了個醒:在中國市場,你得隨時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應對變化。
否則,今天日產栽了,明天栽的可能就是你了。
那么最后小編想問:面對日產在華業務的萎縮,你覺得是日系車整體競爭力下降了,還是日產自身戰略出了問題?對此你怎么看?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