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問題日趨嚴重,新能源汽車在降低能源消耗、減緩環境污染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勢備受矚目。中美、歐洲各國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引領國,這些國家通過國家政策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創新與發展。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興的國家如印度與泰國盡管起步晚,但同樣表現出強勁的勢頭。
對中國而言,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僅是實現汽車強國夢的充分條件,也是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問題的必要方案。盡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追趕到引領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舊面臨核心技術缺乏、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等諸多難題。
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現狀:中美歐三足鼎立,新興國家逐漸發力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根據電動汽車動力來源將電動汽車分為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混合動力汽車是指燃油車同時配以電動機作為混合動力來源的車型,以新能源汽車是否擁有外接充電插口可具體分為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MH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在世界經濟疲弱及各行各業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脫穎而出呈現指數級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趨勢》數據顯示,繼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0萬輛后,2023年新能源汽車再創新高,同比增長35%,銷量達到14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提升至18%,結合2022年市場占有率14%和2021年市場占有率9%來看,新能源汽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態。
從區域銷量及市場滲透率來看,新能源汽車領域呈現中美歐三足鼎立之態,中美歐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95%,新能源汽車銷量上中國市場占據半壁江山,銷量占全球銷量的60%,隨后的是占比25%的歐洲市場和占比10%的美國市場。在其他地區,即使如日本、韓國和印度等汽車市場發達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仍然受到限制。在2018至2023年間,中國及超過十個歐洲國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超過20%,美國市場的滲透率徘徊在10%左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也讓更多國家涌入賽道,2023年,印度、泰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7%,而印度尼西亞的滲透率約為2%,同美國一樣,日本、印度以及泰國正在設法提高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
![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追趕到引領,從超越到清醒](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26/232P1KO0.jpg)
從各國政策來看,各國政府根據本國國情制定出不同的支持政策,但各類支持政策大同小異,圍繞需求側和供給側實施政策支持,通過投資政策和技術引進政策來鼓勵當地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采取補貼政策、基礎設施支持、購買激勵措施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出售。最常見的購買補貼和稅收優惠,旨在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成本,縮小它們與傳統汽車的價格差距。常見措施與新能源汽車的類型、續航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售價等因素有關。
例如,在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的歐洲地區,多數政府采取購買補貼來刺激需求側消費。最具代表性的歐洲國家為德國、法國和英國,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能源使用國,其能源消耗約是意大利和法國的兩倍,德國聯邦內閣較早地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免稅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以此刺激新能源汽車在德發展,其中包括減少BEV和PHEV車型所得稅。
階梯式的購買補貼如售價低于4萬歐元的新能源汽車將獲得6750歐元補貼,售價在4萬至6.5萬歐元的新車補貼4500歐元;法國政府的購買補貼早在2008年便開始施行,更是在2014年和2016年兩次上調補貼金額;在英國電動車和超低排放車輛可享受稅收優惠;作為第三大市場的美國也在不斷加強其補貼力度,《通脹削減法案(IRA)》為消費者購買在美國組裝的電動車提供補貼,但獲得稅收抵免需要滿足兩個本地化條件,分別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金屬原料要求原產地為美國或與美國簽訂有效自貿協定的國家提取和加工,可以獲得3750美元的稅收抵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