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hatGPT等先進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2022年底亮相以來,它們在多個領域展現了驚人的能力,從文學創作,到編程,再到視頻制作,AI的每一次進步,似乎都在拓寬其應用的邊界。
然而,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AI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問題和挑戰。
秉持全面提高人類生產力的初衷,讓機器具備替代人工的能力,是不少AI公司創新技術的“潛臺詞”,但這種發愿初心,卻打開了“科技越發達,人類面臨風險就越大”的潘多拉魔盒。
例如,基于目前越來越強大的云側生成式AI能力,各類新型攻擊種類與手段不斷出現,甚至出現泛濫,包括深度偽造(Deepfake)、黑產大語言模型、惡意 AI 機器人、自動化攻擊等,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作為用戶規模最大、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的移動終端,手機在AI的落地競賽中,天然處于有利地位。終端廠商們不僅承載著AI技術普惠、解決用戶痛點的重要使命,從AI倫理和治理角度看,也面臨如何應對上述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的挑戰。
而這,也成為AI能否進入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真正實現爆發的關鍵。
6月26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以下簡稱“MWC上海”)上,發表《AI共生時代,智能終端終將以人為中心賦能》主題演講,并就AI帶來的安全隱患,人與AI的關系,以及端側AI如何增強人和賦能人等話題,與智譜AI CEO 張鵬、復旦大學教授黃萱菁展開深入對話。
作為最早提出AI手機概念的廠家,榮耀在AI領域的深耕不僅僅專注于AI本身強大的技術迭代,更是將創新的方向放在了如何普惠消費者的角度。在應對安全等問題時,榮耀創新性的帶來“AI換臉檢測技術”,并首次向外界展示了看手機舒緩視力的“AI離焦護眼技術”,對智能終端廠商如何用AI賦能個人給出了最新的思路。
榮耀的策略核心在于,通過端側AI技術,使智能終端設備能夠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同時提供更智能化、人性化及個性化的服務。
這種從使能個體的角度去考量端側AI價值的思路與實踐,正在為智能終端行業在AI 共生時代的發展,找到全新的價值走向。
突破數字與物理邊界,用AI重構硬件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云側AI非常強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AI大模型數據訓練帶來的隱私泄露等風險等,正在引發大眾的焦慮與恐慌,讓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AI共生時代下,人與AI的關系。
作為業內主導者之一,手機廠商們也在重新思考AI創新的明確方向。
同樣是AI,云側AI和端側AI能夠為行業和消費者帶來的體驗并不相同。如何去駕馭云側AI的強大能力,如何跟AI世界相處,如何讓個人變得更強大,在榮耀看來,這應該是智能終端廠商所應該肩負起的責任。
AI+對人類社會的塑造,絕不僅僅生成式大語言模型這一個賽道。相較于云側AI,端側AI更具優勢。作為承載絕大多數普通人生活、娛樂、工作、學習等眾多場景的智能終端,是AI落地競賽中更關鍵的載體。而手機上的AI能力越強大,越能為用戶帶來個人化、人性化、隱私保護的智慧體驗。
在此次“MWC上海”上,趙明提出,端側AI的核心價值在于賦能個體、增強個體,這也是榮耀深耕端側AI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榮耀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打造真正懂你的AI終端,未來,智能終端將不再只是“入口”,而將成為連接人與AI世界的“介質”。
正是在這樣的價值訴求之下,榮耀走出了領先行業的一步,以AI重構硬件,帶來“AI換臉檢測”與“AI離焦護眼”兩大技術。
Onfido 研究顯示,2023 年深度偽造欺詐暴增了 3000%,人臉識別技術面臨崩盤危機。攻擊者越來越多地轉向使用深度偽造信息,繞過物理攝像頭,使用諸如虛擬攝像頭等工具,將圖像直接輸入系統的數據流,實施“注入攻擊”。
雖然AI換臉詐騙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很難靠肉眼去分辨,但榮耀借助端側AI能力,可以幫助大眾對抗Deepfake帶來的風險。
榮耀的AI換臉檢測技術,正是其在AI反詐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這項技術利用了端側AI的強大能力,實現了對深度偽造欺詐行為的實時檢測和識別。通過智能分析視頻流中的面部特征,榮耀的AI換臉檢測技術能夠準確判斷視頻是否經過篡改,有效防止了AI深度偽造技術被用于非法目的。
“沒有的隱私安全和強大的數據保護,AI將毫無價值。榮耀的AI換臉檢測技術,可以利用端側AI能力對視頻畫面中的人物眼神、光線、畫面清晰度等進行逐幀提取,識別人眼識別不到的瑕疵,另外我們還會通過大數據收集網絡詐騙人臉圖片或視頻樣本,進行識別和篩選比對,整個過程只需要2-3秒,如果檢測到視頻內容為AI換臉,手機就會向用戶發出風險提醒。”趙明說。
除了換臉檢測技術外,榮耀進一步突破硬件原有功能邊界,用AI重構硬件,使手機屏幕擁有了全新的使用價值。依靠其強大的端側AI能力,榮耀AI離焦護眼技術,可根據用戶用眼環境和習慣,讓手機屏幕變身為用戶量身定制的“離焦鏡”,幫助用戶舒緩視力。
與榮耀合作離焦視力舒緩技術的同仁醫院副院長金子兵教授表示:通過AI算法實現圖層離焦,臨床人因結果表明,該技術在改善看屏體驗和近視機理分析研究中,有較高的技術價值和應用價值。該研究機構表示,未來將與榮耀在相關方向上持續進行深入研究與合作。
實驗室數據顯示,用戶在使用具備AI離焦護眼技術的屏幕閱讀25分鐘后,短暫性近視指標平均降低13度,最高降低75度,首次實現屏幕護眼技術從“預防”到“緩解”的跨越。
一直以來,雖然AI技術通常能夠重構軟件生態,但在硬件改造方面,卻鮮有建樹。然而,榮耀通過其AI離焦護眼技術,打破了這一傳統界限,利用AI技術成功拓展了硬件的功能邊界。這一突破預示著,在未來,榮耀利用AI賦能的產品品類和創新方向將展現出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
而這,正是榮耀長期貫徹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AI技術應當服務于“人”,進而賦能“人”并增強“人”,而非替代“人”。
以人為中心,打開端側AI未來想象空間
端側AI技術模式不僅降低了數據傳輸的延遲,提高處理速度,還加強了數據的隱私保護,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
不久前,美國蘋果公司在其召開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進行了AI首秀,公布了一系列關于支持移動設備端AI(即端側AI)的新進展。有業內專家注意到,蘋果的戰略與榮耀早前發布的AI四層戰略架構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
中外領先的這兩大品牌同樣認識到,端側AI有望真正貼近用戶使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最貼心、最個性化、更安全的服務和體驗。
伴隨榮耀、蘋果等公司入局,并提出開創性的端側AI解決方案,AI時代的手機范式,已經在用戶端展示出了冰山一角。
機構也對AI帶來的市場催熟效應表現樂觀。IDC認為,今年中國市場的AI手機出貨量就可達到3700萬臺。全球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約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Counterpoint預計,生成式AI手機在2027年將會達到43%左右的滲透率。與此同時,生成式AI手機存量規模將會從2023年的只有百萬級別增長至2027年的12.3億部。
然而,盡管AI手機前景樂觀,已成為當前各廠家必爭之地,但目前能在用戶中激起水花的大新聞,卻并不多。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目前面臨更多的情況是,端側AI被云側AI的風起云涌所裹挾,絕大多數終端廠商止步于接入云側生成式AI的應用層AI和局部AI,并沒有展現出AI結合硬件所帶來的獨特想象力。
以蘋果為例,雖然蘋果面向公眾營銷的是“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這一比較寬泛的概念,但從圖像生成的質量來看,蘋果自研大模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據蘋果此前發布的大模型技術文檔,Apple Intelligence包含一個約30億參數的端側模型和一個云端模型,后者通過私有云計算并在Apple芯片服務器上運行,而不在公有云上。而從和OpenAI合作來看,也沒有跳脫出ChatGPT本身“對話、生成答案”的局限。
在趙明看來,端側AI要成為賦能消費者的工具,它不是Gemini或者ChatGPT在端側的接入。
“在某種程度上,它與網絡AI在后臺斷開仍可以獨立存在,并且它與網絡AI相對可以(互相)衍生和發展,這才是端側AI應該有的范式。”趙明此前在Viva Technology(歐洲科技創新展)上表示,與云側大模型的合作中,榮耀將基于內部的AI戰略架構,放在端云協同上。
在最新披露的進展中,為了探索面向未來的端云結合新體驗,榮耀在MWC上海展上宣布與復旦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在大模型自然語言理解、多模態信息理解、Agent智能體等技術方向上進行長期深入合作,協同構建適合終端業務場景的行業領先大模型。
此外,榮耀與新一代認知智能大模型領軍者智譜AI也將推進更深入的技術合作,結合榮耀的市場、場景優勢和智譜華章的技術實力,共同推動智能終端領域大模型的技術和應用創新。
可以看到,相較于其他廠商,榮耀從使能個體的角度考量端側AI的價值,把“以人為中心”和“AI賦能人”作為端側AI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其開創性的“四層AI戰略架構”背后,是整合所有具備用戶端價值的AI應用和服務,以更加前瞻性的AI思考和實踐引領端側體驗變革的雄心。
具體來看,這四層架構中,第一層,用AI使能跨系統、跨設備的融合。第二層,用AI來重構單終端的操作系統。第三層是AI在端側的應用,比如摳圖、拍照渲染、總結文檔等應用級AI。第四層是AI的端云協同,實現AIGC和網絡大模型等網絡側AI在手機上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