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頂著國有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名頭,北汽藍谷的“跌跌不休”似乎完全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2024年6月,北汽藍谷的汽車總銷量為9574輛,同比減少14.7%,而今年1-6月的累計銷量也只有區區2.8萬輛,同比減少了20.4%。作為創立超過10年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這樣的市場表現實在是難以服眾。尤其考慮到北汽過去幾年的大手筆投入,更是有種“大火焚鈔”的既視感。

為何北汽藍谷的市場表現始終沒有起色?這個品牌究竟該何去何從?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6年虧掉250億,真有必要再救?
一直以來靠地方政府輸血的北汽新能源,似乎一開始做高端市場,就沒打算盈利,反而更像是想通過高投入來證明點什么。

與其他的新勢力車企苦苦掙扎想上市不同,北汽藍谷2018年就實現了借殼上市,這讓它每年的“開銷”就有據可查。
2018年虧7.29億元,2019年虧8.74億元,這些還屬于正常的范疇。從2020年開始,北汽藍谷就走上了“快車道”,連續四年的虧損分別是-66.46億元、-55.44億元、-58.38億元、-54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還沒出來,但第一季度已經虧掉了10.16億元,達到往年的水平也是“指日可待”。
更神奇的是,雖然一直虧錢,完全沒有收窄的趨勢,但北汽藍谷在資本市場上仍然能夠“大殺四方”。不僅能夠不斷實現融資,甚至還拿到了不少政府補助。過去六年,北汽藍谷拿到的融資加補助金額已經超過500億元,甚至比公司的市值還高,這也算是市場一大怪了。

因此我們后面可能還要持續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這個創立超過10年的品牌,市場表現持續走低,盈利遙遙無期,卻依然有不同的渠道不斷為它注資。國內有這樣的待遇的車企,恐怕也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但這也有一個問題,再好的政策,最終目標依然是把市場做起來。畢竟國家也不能真掏錢買你的車,甚至已經有過這樣的嘗試,單純依靠B端(網約車)市場,北汽藍谷的前身北汽新能源就曾經問鼎過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但最終這種強勢依舊是不可持續的,當補貼放開,北汽依舊是“原形畢露”。
如今繼續這樣的故事,估計最多也就是來個“昨日重現”。
(2)定位仍不明確,鬧呢?
比起銷量上的“跌跌不休”,更可怕的還是這個運營了十多年的品牌,恐怕仍舊沒有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北汽拉來了不少“外援”,有科技巨頭華為,也有代工霸主麥格納,但產出的效果實在難以令人滿意,很大程度就是北汽藍谷的定位始終是大問題。

2021年,北汽藍谷因為與華為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聲名大噪,尤其是當時公布的一段市區NOA視頻,更是撩起了很多消費者的欲望。北汽藍谷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一拖再拖,愣是把當時造勢的熱度完全拖過去了。然后新車才姍姍來遲,結果普通版車型售價是25.19萬元-34.49萬元,華為HI高階版售價更是高達42.99萬元。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款被期待已久的車型,壓根沒有掀起任何的市場風浪。不說對比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了,銷量甚至比不上零跑C01這樣絕對的“平民車型”。
對于這個問題,北汽雖然沒有正面回應,但不斷有聲音提到,是因為華為和麥格納“要價”太高了。關鍵是你作為主品牌,用哪家的技術,定什么樣的價位能賣出去,不應該是自己打算好嗎?華為要10萬就給10萬華為,麥格納要10萬再給10萬麥格納,你自己這個活是好干了,問題是你的車打算賣給誰呢?除了政府采購,消費者又不傻。

你要說前面幾款車銷量不好,倒也該認了,畢竟極狐走的是高端路線,“曲高和寡”也屬于正常。關鍵是在堅持了幾年之后,北汽藍谷又推翻了這個定位。
去年9月份,極狐上新了小眾市場車型考拉,定位是智能親子車。新車花了大量精力,做了一系列的帶娃場景開發。當然價格上也做了不少讓步,這是極狐的首款10萬級車型。但很可惜,極狐“生造”的這個市場并不成功,國內女性用戶本來就少,還被mini、歐拉等品牌分走了大部分,留給極狐考拉的空間自然就更少了。
另外極狐也忽略了一點,女性買車很多時候是要“憑感覺”,而不是簡單的場景定義。要不然無法解釋為什么性能取向的小米SU7如此受女性歡迎,就是因為她們覺得“夠潮”,極狐顯然沒有抓住這個點。
(3)洗洗睡吧,對大家都好?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抱怨“卷”。沒辦法,總體的資源就這么多,大家還要搶來搶去,自然會覺得難受。
而對于北汽藍谷來說,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可以歲月靜好,光憑地方政府資源就能生存得很好的品牌,非要去與一群“泥腿子”搶食,個人覺得實在沒有必要。

消費者買車,本來圖的就是一個實惠。為什么比亞迪秦賣得好,因為10萬級別的價格,精英級的加速和駕駛體驗,極低的油耗,都非常契合消費者的喜好。而這個價格,是北汽藍谷這樣的企業永遠都無法做到的。當你的合作伙伴是華為和麥格納的時候,你就注定無法去與比亞迪這樣的企業搶代步車市場。
而做高端市場呢?其實也不是極狐所長。高端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形象。不論是蔚小理也好,還是問界、極氪也罷,都給人很好的科技感。而極狐在市場上做了這么多年,依然沒有形成自己的科技標簽。
高低市場都沒有機會,硬撐著無非是消耗更多的資源,還不如什么都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