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創業大潮,都有一個規律,叫做‘搶椅子游戲’。在AI時代,椅子的數量會進一步減少,成為AI企業巨頭,挑戰會比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得多。”7月6日,昆侖萬維董事長兼CEO方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人人掛在嘴邊的“大模型熱”,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落下帷幕,今年的人工智能行業,關注的焦點正在從AI新技術轉向實際的落地場景,光有“屠龍之術”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在火熱的AI浪潮中,不少冷思考也在涌現。
“大模型行業要分出高下,只需要一兩年,未來不會有獨立的大模型企業存在。”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另一位AI投資人向記者坦言,“這么多大模型,總有人跟不上要掉隊。現在AI行業風聲很大,但有泡沫存在,等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ScalingLaw、智能體、端側AI、具身智能......在不斷涌現的新詞背后,如今的AI熱潮實為一場涌動著機會的淘金浪潮,各路資本聞風而動,但業內的共識是,洗牌期可能很快到來,到時的廝殺會比現在更加殘酷。
這條賽道上,既有騰訊、字節、百度等傳統大廠嚴陣以待,又有月之暗面、MiniMax、智譜AI等獨角獸接連登場,還有來自科研界、投資界等多方力量共同角逐。在這波罕見的科技革命中,究竟什么樣的AI企業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