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AIC 2024上,不論是創業公司還是互聯網大廠,幾乎所有廠商都展出自己最新的大模型產品,從通用到垂直,從開源到閉源。
作為國內最早推出大模型的科技企業之一,京東云全景式展示了京東在大模型與AIGC領域的布局,銀柿財經注意到,相較于基礎模型能力的提升,京東的大模型戰略更注重其對產業的賦能。
落地電商初見成效
自去年7月正式推出京東言犀大模型以來,京東不斷在自有的豐富場景中推動大模型的落地實踐,并依托自身供應鏈優勢,在直播帶貨、店鋪運營、廣告營銷等領域,實現了大模型技術商業化落地的多點突破。
在數字人直播方面,大模型加持的京東云言犀數字人,目前已在超過5000家品牌直播間開播,帶貨GMV總量近百億。今年京東618,數字人直播累計時長超40萬小時、交互超500萬次、累計觀看1億人次,還有超18位總裁數字人聚合直播。
在內容生產方面,已有超過9萬京東商家借助大模型,零成本制作店鋪營銷物料,秒級生成商品詳情圖等營銷素材,覆蓋零售4000+三級品類,實現大幅度的降本提效。
京東科技人工智能業務負責人在接受銀柿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數字人有望成為AI時代一個顛覆性的產品。在AIGC和大模型普及之后,數字人在技術上和體驗上確實趨于成熟,比較重要的一個點是,數字人目前的形態已經開始跨越“恐怖谷”,以618的總裁數字人直播為例,目前用戶反饋良好。AI的“恐怖谷”效應是指AI擬人,在一定程度的范圍內,越像人越可愛,但比如相似度超過90%,用戶的接受程度就會覺得僵硬。
不過他也指出,數字人目前還有缺陷和不足,比如不能結合真人的個人感受和背景知識,互動也肯定不及真人,但是在AI技術的加持下,未來都是可以期待的。
產業場景是沃土
普林斯頓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主任王夢迪教授認為,大模型的可控性可通過強化學習和人類反饋實現對齊,生成式AI通過控制過程優化生成,確保安全性和滿足具體需求,這也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
目前,大模型基礎設施建設已趨于完善,除了個人用戶之外,產業應用已經開始向大模型要實效。大模型必須產生實際的產業價值、讓產業愿意買單,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但由于目前大模型的幻覺率仍然較高,產業界缺乏真正顛覆性、可控的應用。
京東健康算法部相關負責人在現場展示了通過“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構建智能問診、智能診斷、智能問答和數字療法等產品,并提供面向患者、醫生、醫院和企業的解決方案。
京東健康算法部相關負責人告訴銀柿財經,事實上,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落地超過我們最早期的預期。新技術在醫療賽道的應用,相對其他賽道,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通常是較為謹慎的。但是這次整個醫療系統對于生成式AI的期待程度相當高,主要是當前技術表現出部分人力替代從而提升醫療系統的院內外持續服務能力,這有望解決醫療供給不足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由于行業的特殊性,AI的介入也應該有相應的規范。京東健康算法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在醫療領域,滿足合規的要求十分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提升AI的通用醫療服務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把能力與具體場景相結合,比如,在醫生輔助場景,我們會把能力放得很開,把決策權交給醫生。但如果對于普通患者來說,就要以健康建議者的身份出現,避免幻覺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