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正在考慮,要不要轉行換一份工作。
在江蘇省常州市做了幾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介服務,陳樂感覺業務發展越來越難。“從立項用地規劃到工程建設,再到竣工驗收辦證這一系列流程,我們的參與‘指數’一直在下降。”他無奈地說道。
此消彼長云開月。那邊是陳樂的被動清閑,這邊是張晶的主動忙碌。
作為常州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副主任、經開分中心主任,張晶帶領團隊不斷挖掘利企服務潛能,重大項目招引落地、開工建設、竣工辦證全環節全過程幫辦代辦,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務。“忙是真忙,但是值得。”張晶說道。
一閑一忙的背后,是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要素保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入“GDP萬億之城”再出發的外化與顯現。
“局黨組書記掛帥,主抓營商環境優化,我們感覺‘壓力山大’。”常州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主任李樹說道。
李樹的壓力,來自去年查擺出的5方面28項營商環境“短板”——一窗受理效能不高、預告登記普及度較低、地籍調查流程繁冗……整改,勢在必行。
“我們對照先進城市經驗,以‘刀刃向內’的勇氣、久久為功的韌勁,進行深刻系統的自我革命。”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管衛忠提出“2822工程”,除了28項“補短板”清單,還有22項“撥亮點”名錄,目標直指營商環境破難題、強攻堅;謀創新、創亮點。
年初,常州局部署開展不動產營商環境攻堅提升活動,并將其列為“書記項目”,采取“細化對照過篩子、補短強弱抓落實”的辦法,周周推、月月督。
“書記項目”開展過程中調研不動產登記自助服務區運行情況。
書記領航,既是責任,也是擔當,要的就是突破難點的勇氣與打通堵點的毅力。
連月來,常州局不斷加大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力度,凝聚內部工作合力,強化外部業務協作,上下合力統籌推動“書記項目”落地見效。
——打造對企服務專區,提供“專區、專人、專窗、專線、專辦”的“五專”服務模式,企業“全生命周期”體系化服務不斷完善;
——在全域實現企業土地首次登記“零材料”的“竣備即發證”1.0版本基礎上,試點“竣備即發證”2.0版本,實現企業房地一體首次登記“零材料”;
——理清各環節地籍調查數據生產、審核、運用的邏輯關系,融合權籍調查和測繪業務,高效辦成地籍調查“一件事”;
——強化信息互通,內部深度共享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出讓合同、地塊交接書、測繪報告等材料,外部協作共享住建、公安、民政、稅務等部門電子信息和證照;
——188個市結轉重大項目保障率達100%,比亞迪、蜂巢、理想等一批高質量項目紛至沓來,省、市、區三級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全面實現應保盡保。
服務發展不懼“道阻且長”,突破關口落腳“企之所盼”。“營商環境改革事關民生福祉,與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持之以恒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鍥而不舍攻堅營商環境提升,我們責無旁貸。”管衛忠說道。
對經營主體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即是生命。強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務質效,才能為企業爭取更多發展機遇。
時尚街區、風味美食、潮流個站,從廢舊廠房到產業集聚,常州市金壇區藍SPORT文化創意產業園“出片”又出圈。
內部空間整合、拆除違章建筑、外立面改造……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沉睡”的舊廠房加速蛻變,金壇區首座以“全民運動+文旅消費”為主題的產業集聚區搖身閃現,項目簽約入駐率超八成,年產值達5000萬元。
“引導新項目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減少用地增量,我們在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同時,還推動了為企服務的提質增效,可謂‘舊瓶裝新酒’,一舉多得。”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余立新說道。
金壇區藍SPORT文化創意產業園。
一只手推進低效用地加速再開發,一只手不斷刷新行政審批速度,在速度、溫度、力度的多重加持下,常州澎湃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從拿地到辦齊“五證三書”僅用時30個小時,常州市鐘樓區刷新了“拿地即開工”最快紀錄。
裕興新能源功能性聚酯薄膜項目位于鐘樓區鄒區鎮,是江蘇省重大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超10億元,達產后預計新增稅收超1億元。
為幫企業贏時間、搶市場,常州局“兵分三路”——在土地成交的同時進行地籍調查,在出讓金繳納的同時完成不動產登記預審核,在地塊交接的同時完成不動產登記。
三個不同階段“同時辦”,數個審批環節“一次成”,“為確保重大項目早日建成投產、發揮效益,我們分秒不讓。”常州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處長趙迅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