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馬丁·波斯特的《上海1000天》,讓筆者對中國汽車合資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上汽大眾是中國第一家轎車合資企業,而馬丁·波斯特就是這家車企的第一任副總經理。這本書記錄了在那個“連電力都是稀缺物資,甚至無法供辦公室的暖氣和油漆車間的烘房同時運行”的年代,上汽大眾是如何蹣跚起步的。
雖然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年產銷已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40年前,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還不如尼日利亞,整個上海面向私人消費者的加油站只有3座。面對中國拋出的合資合作的橄欖枝,日本車企和美國車企都知難而退,而德國大眾是當時唯一愿意提供技術、產品同時投入資金的外國車企。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12F90.jpg)
正是有了40年前上汽與大眾的雙向奔赴,才由此開啟了中國汽車合資合作波瀾壯闊的40年,也成就了中德互信合作的一段佳話。40年后的今天,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風云巨變,燃油車告別一家獨大,進入與新能源車平分天下的時代;曾經憑借油車的優勢占據主導地位的合資品牌,開始面臨巨大沖擊。
面對巨變,有的合資品牌選擇主動放棄中國市場,有的雖有轉型之心卻不得其法,而上汽大眾則通過中德雙方共同為合資企業“技術賦能”的方式,開啟了合資合作的全新篇章,也為后合資時代的車企破局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01
破局之道
最新發布數據,上汽大眾上半年累計銷量51.2萬輛,同比增長1.7%,各賽道表現可圈可點。燃油車方面,帕薩特、途觀家族、途昂家族等主力車型,均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新能源方面,ID.家族1-6月累計訂單達6.1萬輛,同比增長148%,繼續領跑合資純電陣營。高端品牌方面,上汽奧迪上半年銷量近2萬臺,同比去年增長107%。
2023年,即將迎來成立40周年的上汽大眾主動出擊,提出了“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的九字方針,推動企業全方面轉型,在各個市場進行布局。從今年上半年的成績來看,上汽大眾三面出擊,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這說明了從頂層架構開始,上汽大眾找準了方向。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151031.jpg)
堅定的變革和有效的戰略執行力,還將繼續推動上汽大眾加快轉型。今年6月27日,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在上海共同簽署了多項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在中國聯合開發三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兩款純電車型,預計自2026年起,將陸續推向市場。
5月20日,上汽集團與奧迪汽車也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上汽奧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的聯合開發,新車將于2025年下線。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263072.jpg)
密集簽約的背后,是上汽與大眾面對后合資時代中國車市巨變的又一次雙向奔赴,而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上汽大眾告別了過去合資車企由外方單向技術輸出的模式,能充分利用上汽集團多年來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積累的創新技術,以及諸多中國優秀的本土供應商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短時間內內燃機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已成為行業共識,上汽大眾采用全新平臺和電子電氣架構的混動新車型的到來,無疑將成為油車與純電車型之外的有力補充,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雖然真正的新能源產品大年將從明年開始,不過上汽大眾早就邁出了轉型的步伐,這也是在合資品牌份額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它依然能保持穩定的原因所在。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210923.jpg)
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通過ID.3這一爆款大單品的打造,強化了用戶對于上汽大眾純電品牌的認知,搶占了用戶心智,為后續純電新車型的密集上市鋪路;
在智能化領域,通過與大疆車載的合作,打造了“最聰明的油車”途觀L Pro,用“油電同智”的策略讓燃油車業務煥發生機,也牢牢守住了上汽大眾的基石。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221274.jpg)
在流程體系的變革中,上汽大眾從產品研發階段就讓供應商提前介入,實現以目標成本為導向、產品性能為核心的開發流程,在保證德系品質不變的前提下,將研發流程縮短到了24個月,追趕上了新勢力的步伐。
在應對車市頻繁的價格戰時,上汽大眾打出“擁車成本”的概念,通過ID.系列的保值回購以及燃油車的保值煥新政策,給用戶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更高性價比的用車體驗。
02
無序中堅持有序
在流量為王的當下,唱衰合資品牌和燃油車似乎成為了流量密碼,在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車的發展壯大而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要認清一個事實,流量不代表銷量,在乘用車各細分市場,燃油車依然能戰,合資品牌亦如此。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351U5.jpg)
數據來源:懂車帝
以近半年的銷量數據為例,在中型轎車市場,上汽大眾帕薩特排名第一;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上汽大眾朗逸排名第三;中型SUV市場,上汽大眾途觀L排名第三。
在一批批網紅車型如曇花一現的今天,上汽大眾的經典車型如帕薩特、朗逸、途觀,在經歷了數次迭代后,即便是與新能源車站上同一個擂臺,依舊很能打。
打造一個網紅爆款車型不難,它甚至不需要幾十年的造車積淀,跨界的新品牌也能做到。但是打造一款累計銷量超百萬輛的國民神車很難,因為口碑的建立無法速成,而在這方面,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上汽大眾深有體會。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312536.jpg)
同樣的,當“內卷”成為汽車行業的代名詞后,人們對新車關注的重點似乎只剩下價格和配置,卻忽略了品質和用戶體驗這些根本。
但是任何行業都無法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汽車也不例外,一味的卷價格、降成本,最后極有可能突破的是安全底線,行業的無序競爭最終卻要由消費者買單,這一點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而對品質的苛求,是40年來刻在上汽大眾DNA里的。在《上海1000天》中,馬丁·波斯特曾分享過一個故事,大眾在德國生產的汽車,方向盤的質量標準是按5萬次不壞,但是在上汽大眾這里被調整為10.5萬次,因為他們發現在歐洲人們開車很少按喇叭,但是中國司機不同。
![三大賽道全面布局,上汽大眾半年銷量表現穩健](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10/0931035c27.jpg)
在新能源時代,提高自身標準也是上汽大眾不變的理念,以電池為例,國家的電池包安全測試標準是53項,而上汽大眾的標準是338項。
03
小結
攜手走過40年的上汽和大眾,正在迎接這段合資關系的全新階段,和40年前從無到有的拓荒之旅一樣,上汽大眾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而這一次,我們再次看到了它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