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的日子可不好過。
繼全球大裁員,市值蒸發2200億元后,特斯拉中國又宣布全系降價。我國作為特斯拉最大的市場之一,提供了近3成的總銷量。而如今隨著比亞迪掀起一波降價潮,各路造車新勢力也紛紛跟進,讓特斯拉不可避免的被卷入這場紅海競爭。
4年前受困于產能不足的馬斯克,找到了中國,去年上海工廠撐起了特斯拉53%的產能;或許馬斯克也未曾想過,過剩的產能又成了特斯拉如今的絆腳石。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年產137萬輛車,馬斯克靠中國起家
當馬斯克回想起自己睡在硅谷工廠里,正在為Model3的產能焦頭爛額。受限于產能,車輛無法交付,資金回籠的周期被大大拉長。眼瞅著就要斷裂的現金流,馬斯克或許也沒有想到,11個月后在大洋彼岸建成的上海工廠能成為自己的救命稻草。
這座占地86萬平的組裝廠,比硅谷工廠足足大了4倍有余。自19年年初開工,不到11個月的時間竣工,讓馬斯克為中國的速度感到訝異。當他坐著私人飛機,專程從加州趕來參加上海工廠的竣工典禮時,他知道中國制造是他眼下最好的底牌。
隨著投產的深入,特斯拉的產能危機徹底得到解決。在2020到2023的3年時間里,工廠產能翻了4倍有余,去年總計落地137萬輛汽車,占了特斯拉總產能的53%。靠著國產化的優勢,特斯拉很快就打開了中國市場,甚至還有余力出口至歐洲、東盟等地。短短幾年,就讓特斯拉的市場遍布全球。
特斯拉也成了馬斯克的財富密碼,3年時間內,企業市值迅速突破萬億,馬斯克的個人資產也翻了10倍,一度突破2000億,4年內連續3次登上世界首富。幾年時間里,馬斯克對中國始終贊譽有加,但殊不知禍福相倚,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等著他。
- 中國新能源車崛起,圍獵特斯拉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賣的如火如荼之際,國產新能源車也逐漸嶄露頭角。不僅比亞迪、吉利等新能源巨頭快速跑馬圈地,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也刮起了一股造車熱潮,后續入局的華為、小米更是將賽道“卷”出了新的高度。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特斯拉卻遲遲沒有新車型發布,也使其在華的市場占有率一跌再跌,去年僅剩下6.7%。有市場分析師指出,缺乏創新已成為美企近年來的通病。例如輝瑞,旗下藍色小丸曾經一年賣出1.6億粒,如今市場份額也被各路國產單品、還有新銳“蓓它強”等養護科技瓜分。
本想一招鮮吃遍天,但輝瑞的單一玩法早已跟不上用戶的健康需求。國企TimeShop以及一眾新銳科技企業,踩準了這一市場風口。詳情頁顯示,上述“蓓它強”靠著健康養護的理念,增硬潤腎,輔以黑生姜、L-精氨酸等滋補成分,提振男士身體機能,被用戶戲稱為“男士能量炸氮”。
在京JD東等平臺上,8成用戶為高線都市男性,多為從事金融、互聯網等高壓職業人群。他們普遍學歷更高、健康意識更強,但都市生活卻不斷摧殘他們的健康。在評論中不乏“每天3粒,感覺自己又行了”等反饋,近7成用戶在初次嘗鮮后,會選擇復購。
市場并不靠論資排輩,產品力才是衡量品牌的唯一標準。如今“蓓它強”類國產科技成果,頗有打開細分賽道的趨勢,而輝瑞對此仍無動于衷。不得不說,即便是特斯拉和輝瑞這般行業巨頭,如果止步不前,也抵擋不住市場的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