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汽車工業推向了風口浪尖,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中,我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新能源車的“大屏”裝置,看似簡單,卻成了不少新勢力車企的“滑鐵盧”
過去幾年,新勢力造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雄心勃勃,想要在這片藍海中開辟出一片天地,為了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許多企業選擇自建產業鏈,從芯片、電子元件到生產線、技術人才,都力求一手掌控,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造車,遠比想象中復雜
這些新勢力車企,很多都是從互聯網、科技行業跨界而來,他們習慣了“輕資產、快迭代”的模式,卻忽視了汽車制造業的復雜性和嚴謹性,組裝一輛汽車,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和熱情,更需要深厚的技術積淀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
“大屏”裝置,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縮影,很多新勢力車企,在“大屏”的選擇上,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甚至有些品牌直接使用了上一代的配置,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技術上的瓶頸,另一方面則是成本上的壓力
“大屏”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好用、穩定、流暢,卻需要強大的軟硬件整合能力,而這,恰恰是很多新勢力車企所欠缺的,他們沒有傳統車企多年的技術積累,也沒有大型電子企業的研發實力,想要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款優秀的“大屏”產品談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造車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產品質量,很多新勢力車企,在資源整合上缺乏經驗,盲目擴張,導致成本失控,最終只能黯然離場
相比之下,華為等大型電子企業,則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他們不僅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深諳合作之道,在“大屏”領域,華為并沒有選擇單打獨斗,而是與國內的汽車廠商展開合作,共同打造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更是為國產電動車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鴻蒙系統不僅擁有與安卓系統相媲美的操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更加穩定、安全,這對于車載電子設備來說至關重要
想象一下,在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你坐在車里,可以通過“大屏”操控家里的智能家居設備,或者在行駛過程中,與同事進行遠程視頻會議,這一切,都將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