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富特北路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與尋常充電站不同的是,富特北路充電站是上海首批“車網互動”示范站之一,配備了5臺V2G(車網互動)充電樁,可以支持10輛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提供反向送電服務。
充電樁雖小,但“反向送電”卻是上海電網的“迎峰度夏”的一項創新之舉。近日,由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組織的全市區域最大規模虛擬電廠快速削峰能力驗證工作圓滿結束,驗證工作創下新的負荷調控能力紀錄,來自分散側如光伏、儲能站、充電樁、大型中央空調等的電力資源功不可沒,有效緩解了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壓力。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能源處處長王智強介紹,上海的用電尖峰期實際不長,平均一年達到或超過最高負荷95%的時段只有20—40個小時,這個時段往往是用電最為緊張的時期,虛擬電廠的介入,會有效幫助電網緩解用電壓力。
虛擬電廠,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沒有實體的供電體。虛擬電廠通過連接分散的可調控用電設備、儲能裝置以及分布式新能源等資源,形成一個靈活的能源調控網絡,再通過電價補貼,在用電高峰期,降低或回收分散側電力,從而達到平抑電網波動、緩解電力供應壓力的作用。
停在富特北路充電站的車輛在進行放電。一般來說,放電電價將高于充電電價,車主可通過這種形式獲得一定程度的用電補貼。
據了解,此次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組織的虛擬電廠最大響應負荷達到了64.10萬千瓦,能力已相當于一臺大型火電機組。據測算,在上海實施同等效果的削峰填谷,虛擬電廠的投資是源側機組投資的20%—30%。
分布廣泛類型豐富的可調資源是上海市建設虛擬電廠的豐沃土壤。上海全市電動汽車保有量與充電樁量均占全國第一,電動汽車也是不可忽略的優質可調資源。2024年初在全國省間年度(多年)綠電交易中,上海聯聯睿科等售電公司代理上海多家充電樁運營商與山西新能源發電企業達成交易近1.8億千瓦時綠電,逾1500根充電樁自2024年起開始為新能源汽車提供綠色電力,充電范圍覆蓋全市青浦、金山、寶山、嘉定、浦東、閔行、崇明等多數行政區,成功打造上海首批“綠色充電樁”,讓新能源汽車真正用上“新能源電”。這批充電樁也被納入虛擬電廠調控資源范圍,通過精準調控,促進城市低碳用能。
近年來,上海虛擬電廠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自2019年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啟動虛擬電廠運營體系以來,目前已接入超過1600戶用戶資源,可調資源申報量超過96萬千瓦。這一數字在持續增長,目標是使虛擬電廠調控能力達到地區最高負荷的5%,從而進一步增強電網韌性保障上海城市能源安全,挖掘能源系統可持續發展潛力,助力社會低碳綠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