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車企密集公布7月份銷量“成績單”。一些車企銷量實現顯著增長,而另一些車企則面臨銷量下滑或增長放緩的挑戰。盡管處于傳統銷售淡季,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卻以驚人的增長速度和不斷創新的產品力,打破常規,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比亞迪銷量強勢領跑
作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并有著“民營三強”之稱的比亞迪、吉利和長城,各自交出了不同的成績單。
比亞迪7月份繼續以驚人的成績領跑市場。比亞迪乘用車銷量達到340799輛,同比增長30.5%,連續五個月銷量突破30萬輛大關。從銷量規模和增速上來看,比亞迪旗下的插混車型已正式超越了純電動汽車。
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則分別受市場波動和內部結構調整影響,銷量各有起伏。吉利汽車7月份總銷量為150782輛,同比增長13%。其中吉利汽車新能源部分車型59051輛,同比增長44.0%。
長城汽車7月份總銷量為91285輛,同比下降16.32%,今年前7個月累計總銷量為650954輛,同比增長3.60%。
傳統車企之外,多家造車新勢力交付量及銷量表現也十分搶眼。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多家企業實現了銷量或交付量的同比增長,取得了下半年的“開門紅”。
在7月份的銷售成績單中,理想汽車以5.1萬輛的交付量創下月度新高;今年前7個月計交付近24萬輛汽車。此外,7月份零跑汽車交付量約2.21萬輛,同比增長54.1%。蔚來汽車也保持月銷超2萬輛的穩定表現,交付新車20498輛。今年前7個月,蔚來交付新車近10.8萬輛,同比增長43.85%。
小鵬汽車、哪吒汽車、小米汽車SU7車型7月份交付汽車皆超1萬輛。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508.25%,表現強勁。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創新上,比亞迪憑借插電混動技術的優勢抓住市場機遇,小米通過多元化創新和雷軍個人品牌影響力吸引用戶,而賽力斯則受益于華為智能駕駛系統的加持及品牌合作。此外,政策利好如以舊換新獎勵提升、新能源下鄉政策以及汽車金融改革也進一步推動了市場銷量的增長。”
強勁增長與激烈競爭并存
據乘聯會此前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經初步推算,7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銷量約173萬輛,同環比均微降2.0%。其中,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增長迅速,對新能源市場構成有力支撐。7月份,國內新能源車零售銷量預計可達到86萬輛,與6月份基本持平,同比增長34.1%,滲透率預計進一步提升至49.7%。
這一顯著增長背后,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張翔對記者表示:“市場供需失衡,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眾多車企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資金回籠成為一大難題。在這種背景下,產品同質化問題愈發凸顯,大多數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以促進銷售。這種價格戰不僅加劇了車企自身的經營壓力,也對整個汽車行業構成了不容忽視的挑戰與壓力。”
盡管現階段仍存在一些挑戰,但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前景依然廣闊。據市場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形成規模化市場,產銷量已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預計今年全年有望達到1150萬輛。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內,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市場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高端市場將成為車企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此外,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技術的融合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