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 Q6 e-tron 首次駕駛評測
奧迪計劃在 2033 年前推出基于 PPE 的 Q6 e-tron,實現其整個產品線的電氣化。他們不能錯過這個
隨著 Q6 e-tron 的推出,奧迪仍致力于在 2027 年前實現其量產車型的電氣化。
現在是 2024 年,電動汽車業務的發展并不如計劃中那樣順利。別說折扣了,入門級車型的價格已經大幅調整。在豪華車領域,折舊令人震驚。早期采用者已經采用了電動汽車,讓持觀望態度的人改變主意被證明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到 2030 年實現全電動汽車的宏偉計劃已被擱置。在這樣的環境下,奧迪 Q6 e-tron 的問世標志著奧迪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車型攻勢的開始。
奧迪仍致力于在 2027 年前實現其量產車型的電氣化,從那以后就絕不回頭。這反過來又給 Q6 e-tron 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它首次展示了將滲透到該系列其他車型的所有功能。新的設計語言。新的奧迪駕駛 DNA。新的內飾概念。以及大眾集團全新高級電動平臺最重要的續航里程和性能。這就是為什么在開始駕駛之前,我們會花一點時間在 PPE 上——與保時捷 Macan 共享。
全新奧迪駕駛 DNA 將后偏置扭矩分配加倍,使其呈現更加動感的姿態。
PPE 根植于效率
讓我先從數字開始:
功率重量比提高 60%。電力驅動損耗降低 50%。安裝空間減少 30%。功率密度提高 20%。重量減輕 20%。
所有這些數字都是與第一代 e-tron 相比的,僅效率措施一項就額外釋放了 40 公里的續航里程。PPE 將成為未來三年奧迪核心領域所有量產電動車型電氣化的基礎。這是奧迪的第一個 800 伏平臺,在 Q6 e-tron 中,高壓電池的總容量為 100kWh(凈容量 94.9kWh),是同級別車型中最好的。電池重 590 公斤,有 12 個模塊,總共 180 個方形電池。PPE 具有可擴展性,因此可以從中衍生出低地板和高地板車輛——SUV、旅行車和轎車都將在同一車型系列中制造。PPE 有空間容納不同尺寸的高壓電池以適應不同的型號,并且還可以根據定位提供后輪、前輪或全輪驅動。事實上,續航里程最長的 Q6 e-tron 是性能版,僅采用后輪驅動,在 WLTP 循環下續航里程可提升至 641 公里。不過,這個后綴頗具諷刺意味,因為在奧迪的 ICE 鼎盛時期,性能標志僅用于最強大的 RS 性能車和 SUV 版本——瘋狂的 RS7 Performance 仍然是超級轎車時代的亮點。
再生是另一個有助于提高效率的領域,奧迪聲稱現在 95% 的日常制動都由再生制動覆蓋。即使在猛烈制動下啟動 ABS,電動機仍會繼續以相同的功率進行再生,因此系統再生功率高達 220kW。
800 伏系統可實現超快速充電,使用 270kW 直流充電器,充電量從 10% 充至 80% 僅需 21 分鐘,10 分鐘內可增加 255 公里續航里程。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因為在印度找不到這樣的充電器。奧迪稱,在典型的 11kW 交流壁掛式充電器上,充電時間“一夜之間”。
兩側都有充電口。
奧迪駕駛 DNA
在介紹中,人們大肆談論所謂的奧迪駕駛 DNA,但他們本應加上“新”這個前綴。畢竟,奧迪車的車頭總是很重,發動機懸掛在前軸前方,車頭在極限時會向外推。抓地力從未不足,但直到最近,當更多的扭矩被推到后軸上,并使用運動差速器進行扭矩矢量控制時,極限行為總是默認轉向不足。新的奧迪駕駛 DNA 將后偏置扭矩分配加倍,使其具有更動態的姿態,以至于雙電機設置使用了兩個不同的電動電機。
前面是異步電機 (ASM),扭矩輸出為 275Nm。它也被稱為增壓電機,只有在您充滿激情和熱情地駕駛時才會發揮作用,其余時間(也就是大多數時間)電機自由旋轉,沒有阻力損失。在這個無負載階段,ASM 比后軸上使用的 PSM 電機更高效。ASM 也沒有任何磁鐵;不使用稀土。
后軸上的緊湊型永磁同步電機 (PSM) 是主驅動電機,扭矩輸出為 580Nm。通過改變電機的軸向長度,ASM 和 PSM 的輸出可以在各種性能水平上變化。這就是 PPE 可以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方式,所有應用都保留了后偏置特性。Q6 和 SQ6 的后輪胎也比前輪胎更寬,以實現更強勁的駕駛動力(正如我們在 ICE Macan 上看到的保時捷如此有效地使用的那樣)。
此外,還采用了新設計的多連桿前軸,控制臂沿行駛方向布置在懸架臂的前面。這改善了車軸運動,顯著提高了駕駛動力。通過將轉向齒條用螺栓固定在副車架上,無需使用橡膠襯套,而是使用更堅固的扭力桿,轉向精度得到提高。所有這些之上都是由新軟件模塊控制的高性能計算機,可提供駕駛靈活性,并通過轉向提供更多駕駛員反饋。
兩個電機的總扭矩輸出為 855Nm。
在路上
讓我們從 Q6 e-tron 開始。Q6 擁有 281 馬力,使用起步控制最高可達 382 馬力,可在 5.9 秒內加速至 100 公里/小時,最高時速可達 210 公里/小時,WLTP 續航里程為 625 公里。在路上,它就像一款毫不費力的快速 SUV,以最低調的方式行駛數英里。您的旅程通常在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電動汽車的本質是即時油門響應和更大的瞬時扭矩,這意味著當您踩下油門時,Q6 會強勁而熱情地加速;動態模式還會通過數字聲音來增強運動感(我寧愿沒有它,非常感謝)。Q6 感覺足夠有力,可以克服 2.3 噸的整備重量,但堅持奧迪對其電動汽車的調校方式,加速不會太過激烈或熱情以至于讓您的乘客感到惡心。或者讓你的眼睛因驚訝而瞪大。
后者由 SQ6 解決,其功率為 375 馬力,通過發射控制可達到 509 馬力。百公里加速僅需 4.3 秒,最高時速為 230 馬力,WLTP 循環續航里程為 598 公里。不過,真正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即將推出的 RS Q6,據傳其功率為 600 馬力,是續航里程為 302 馬力的 RWD Q6 Performance 的兩倍。
除了明顯更強勁的加速和更響亮的 e-tron Sportsound 之外,SQ6 和 Q6 的駕駛動態沒有太大區別。減震器稍微硬一些,當你將它置于 ESC Sport 中并將其從更緊的發夾彎中踩到底時,額外的扭矩輸出會變得有趣,后軸會稍微移動并增加運動感。
Q6 的標準配置是鋼彈簧和 FSD 減震器,但我們的測試車都配備了可選的自適應空氣懸架。這就是 Q6 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出色的乘坐舒適度。電子控制的自適應空氣懸架每毫秒根據路況、駕駛風格和 Drive Select 上選擇的模式連續獨立地調整所有四個車輪的阻尼。后者包括越野模式,其中空氣懸架可以升高 28 毫米,使用升降功能可升高至 45 毫米。
測試車輛均使用最大的 21 英寸車輪(印度規格的車輛將使用 19 英寸車輪,以增加乘坐舒適度),但盡管如此,車輛并沒有出現重型電動汽車常見的那種沉重感。Q6 在顛簸的路面上行駛時表現平順,在我們發現的幾個坑洼邊緣也表現得圓滑,行駛時從容不迫,非常舒適。奧迪從未在乘坐舒適度方面犯過錯誤,但 Q6 提高了標準。車輛也非常安靜,電動機的轟鳴聲、路面和輪胎噪音都被抑制和消除了。車內空間寬敞,非常適合放松和舒展身體——你絕對可以舒展身體。
曲面屏幕環繞著駕駛員,幾乎將乘客排除在外。
比 Q8 e-tron 更寬
Q6 填補了奧迪 e-tron 產品線中 Q4 和 Q8 之間的空白,但在尺寸方面,它僅比 Q8 短 130 毫米。值得注意的是,它比其大哥寬 4 毫米,高 16 毫米,軸距僅短 29 毫米——當您進入車內時,專為電動汽車開發的平臺的優勢立即顯現出來。首先,纖薄的電池意味著您在后座時不必雙膝朝上。大腿下方支撐良好,前排座椅下方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腳趾,膝部空間也非常寬敞。Q6 是 ICE Q5 的電動車型表親,但就內部空間而言,它顯然高出半個級別,2899 毫米的超長軸距(比 Q5 長 300 毫米)都是為了創造更多的乘客空間。行李箱空間為 526 升,后排座椅折疊后可達 1529 升,此外還有地板下空間用于放置電纜。此外還有一個 64 升的后備箱。
使用 S-Line 包時 Q6 和 SQ6 之間的視覺區別并不大。
比 Q8 e-tron 更高級
Q8、Q7、Q5、Q3,甚至 A8、A6、A4、A3,都采用了奧迪十年前的內部結構。質量從來都不是問題,但感覺都過時了,而且太過千篇一律。
Q6 e-tron 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它首次推出了新的 E3 1.2 架構和全新的設計。虛擬駕駛艙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 MMI 全景屏幕,它環繞駕駛員并集成兩個 OLED 屏幕——11.9 英寸駕駛艙和 15.5 英寸信息娛樂系統。還有一個可選的第三屏幕,10.9 英寸 LCD,乘客可以使用某些功能,還可以觀看不可見的視頻,因此不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除此之外還有第四個屏幕——增強現實平視顯示器,它是業內最好的顯示器之一,可在擋風玻璃上實時疊加導航數據,集成車道保持輔助或當您離前車太近時發出的視覺警告,甚至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當您從收費站啟動它時大喊速度數字。
品質很棒,設計與寶馬和奔馳生產的最佳產品不相上下,而且一切都——符合奧迪的風格——感覺很昂貴。
該系統采用 Android Automotive OS,其操作方式與過去的奧迪完全不同。它有一個物理音量旋鈕,但其他所有功能都在屏幕上,包括空調控制。盡管如此,一切都布局合理,您很快就會習慣這些圖塊的排列方式。奧迪表示,該系統內置了 800 多個語音命令,還有 ChatGPT 來回答虛擬助手無法回答的問題。
SQ6 擁有更豪華的座艙,配有紅色裝飾、運動座椅和更有質感的方向盤。
競爭格局
無論是否放慢腳步,奧迪都堅定不移地致力于電氣化。預計 Q6 e-tron 將于今年年底抵達印度,并于 2025 年 1 月開始交付。它將面臨什么挑戰?印度沒有特斯拉 Model Y,也沒有福特 Mach-e。捷豹 i-Pace 已完全消失。梅賽德斯沒有直接競爭對手(EQB 低半個級別),寶馬尚未推出 iX3,保時捷 Macan 的價格將始終較高。韓國人擁有出色的 Ioniq 5 和 EV6 電動汽車,但 Q6 e-tron 的外觀和感覺更昂貴;更高級。這是它的王牌。Q6 甚至比 Q8 e-tron 感覺更高級!
價格如何?在歐洲,Q6 比 Q8 便宜 15-20%,據此推算,印度的價格約為 800-900 萬盧比。考慮到電動汽車補貼,如果奧迪印度積極出手,Q6 e-tron 的價格可能僅比 ICE Q5 貴 10-15%。
還有一個如果。如果……印度的斯柯達-大眾集團最終致力于電氣化,PPE 的本地組裝可能成為可能。畢竟,這將支撐大量奧迪和保時捷電動汽車,而本地組裝的(顯著)價格優勢不能無限期地被忽視。
為什么要止步于此?中國有一款長軸距 Q6 e-tron。如果奧迪采用梅賽德斯(E 級長軸距)和寶馬(3 系 GL 和新款長軸距 5 系)的模式,并在當地組裝長軸距 Q6 e-tron,結果會怎樣?
最后還有一個如果。如果……Q6 e-tron 的實際續航里程可達 400-450 公里,這應該可以解決任何剩余的續航里程焦慮,這是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最后一個堡壘。
得益于專用的 EV 平臺,這款車比傳統的 ICE 競爭對手擁有更大的空間,運行成本大幅降低,屏幕更大,技術更先進,乘坐舒適度相當甚至更好,帶有主動數字燈光特征的戲劇性造型,甚至——我敢說——更具娛樂性的操控性,你正在尋找一款可以替代普通 Q5、X3 和 GLC 的引人注目的車型。它恰好是一款電動汽車,這只是一個附帶好處——而這正是 Q6 e-tron 扭轉電動汽車銷售趨勢并實現電氣化目標的潛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