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日),上海最高溫定格40℃,成為152年來第23個觸及40℃線的日子。剛剛過去的7月,申城高溫頻創紀錄,徐家匯站月平均氣溫31.3℃,是建站152年來的第三高位。
但高溫沒有澆滅買房人的熱情。今天,上海7月樓市交易數據新鮮出爐。綜合多家房地產機構數據顯示,7月份,上海二手房交易1.8萬套,同比增加45%。而6月份二手房表現更加亮眼,總成交達到2.37萬套,成為2021年7月以來的單月新高。
高溫天下,上海樓市一般會進入交易淡季。為何今年一反常態,走出了“淡季不淡”的氣勢?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是因為樓市“滬九條”的政策效應在持續顯現。5月27日,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稅務局四部門聯合發文,出臺9條房地產市場優化調整政策。此次新政釋放重大利好,涉及內容豐富,被業內專家認為是“全方位、多角度”。
“在政策出臺后的一個月內,成交量一般會出現快速上漲的現象,這是正常的市場規律。”針對6月份的二手房交易量創新高,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解釋道。
7月份,上海二手房交易量有所回落,只有6月份的76%。業內人士表示,需要拉長時間軸,才能看懂7月份成交量背后的意義——
一方面,7月份交易量遠超月均交易“榮枯線”1.5萬套,和今年3月“小陽春”行情中的二手房交易量持平;另一方面,7月份成交價格企穩,環比上漲0.5%,價格止跌企穩。
此外,帶看量是衡量樓市行情的先行指標,如果從帶看量來看,7月份,上海二手房的新增帶看量比近五年平均水平增加26%,新增購房委托量比近五年平均水平增加29%。
今年6月份上海浦東某新盤看房現場
那么,在高溫天中,哪些人在買房?
上海鏈家真如大區蘭苑分行店總陳小芳告訴記者,7月份,她所在門店成交二手房共10套,買家幾乎都是社保繳納剛滿3年的非滬籍年輕客戶。
上海太平洋房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購房群體方面,該機構成交最多的人群是受益社保5年改3年政策的非滬籍人士,以及多子女家庭。
而這些群體,正是“滬九條”精準施策的群體。上海師范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燦告訴記者,“滬九條”多措并舉支持以新市民和青年家庭為主的合理住房需求,政策實施兩個月以來,剛需和改善住房需求加快釋放。
根據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數據,“滬九條”落地兩個月以來,有三類人群的需求積極釋放,分別是繳納社保年限從5年調整為3年的非滬籍居民、購買外環內二手住房的非滬籍單身人士以及多子女家庭。以上三類人群共購置住房10550套。
“這三類人群需求在新政之后被充分釋放,購置的住房數量占所有住房的20%,”業內專家表示。其中,多子女家庭購買新房1840套。
同時,“滬九條”施行之后,許多購房者的買房成本也得到下降。如,6月至7月間,申請“核減住房套數適用首套房貸政策”的2557套,其中一手住房870套,二手住房1687套。
高溫持續,上海樓市8月份是否依然會“紅紅火火”?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表示,下半年,隨著政策端持續發力,市場情緒有望繼續好轉,從而帶動市場逐漸筑底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