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紅書把買手電商的概念換成了“生活方式電商”,于是各種PR稿件開始傳播,“生活方式電商”,成了電商行業的熱詞。
那么,小紅書能不能代表年輕人?代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妨看數據。
來看小紅書的人群畫像:平臺3億月活用戶,男女比例達到3:7,95后占比為50%,00后占比為35%,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50%。
根據Quest M oMobile的統計,全網30歲以下的年輕人總共就4.19億。小紅書能覆蓋到大部分年輕人,可以說小紅書就是年輕人專屬的內容社區。
小紅書能不能代表當下時代的年輕人?我認為至少目前還不能。雖然小紅書有3億月活,但用戶結構上,還是有些偏小眾。
我們來做一個粗略計算,小紅書月活3億,七成是女性,也就是說,大概2.1億的月活是女性,男性用戶月活有將近一個億。全網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4.19億,也就是說,可能至少還有1億的男性年輕用戶是不看小紅書的。
值得說明的是,這個計算不夠嚴謹,小紅書也不可能完全覆蓋到每一個年輕人,不過這些數據足夠說明,小紅書仍然是一個用戶性別偏向性明顯的內容社區平臺。
那么,作為一個以年輕女性用戶為主的內容社區平臺,小紅書會如何去做“生活方式”電商?精致的小紅書,商業化的天花板在哪?
這些問題值得深究。
生活電商是個好概念,但怎么從供應端落地?
小紅書的根本是內容、是調性,精致的內容調性是小紅書流量價值的根本。
我自己也看小紅書,但看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小紅書上的很多帖子總是會給人一種“不真實感”。
不管是年輕的女孩穿著瑜伽褲自拍秀身材,還是城市里的上班族分享精致的City范兒,在小紅書里,人們都在分享自己精心打扮的內容,然后通過社區分享,來滿足小資生活情調的優越感。
被精心打扮過的內容也許不那么真實,但足夠有情調,能引起女孩兒們對小資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所以,作為一個小眾的內容種草平臺,小紅書是優秀的,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小紅書代表的卻不是一種大眾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大眾的生活方式?
抖音、快手、視頻號,代表著短視頻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三家用戶體量比小紅書大了至少一個數量級,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應用。
在抖音、快手里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兒,是有血有肉充滿真實感的人生體驗。所以,用戶刷視頻、看直播的同時也會下單買東西。
而在小紅書里,人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被包裝好的“精致”。
這種“精致”是小紅書的平臺調性,也是一種“紐帶”:高階的用戶來通過內容分享“精致”,低階的用戶則被“精致”吸引,從而形成流量池。
這個流量池究竟有多深,商業化的空間就有多大。
小紅書200多億的營收規模,放在電商平臺里,跟頭部電商平臺差得還很遠,放到內容平臺里,這個規模也尚可。但問題是,如果小紅書未來想要IPO,就必須做大商業化空間。
天眼查APP顯示,小紅書融資到E輪,估值170億美元,已經具備了IPO的條件,而市場對于小紅書未來商業化空間,可能會影響未來其在二級市場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