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理想汽車官方宣布降價,2024款理想L7(參數|詢價)、理想L8、理想L9以及理想MEGA四款車型采用全新的價格體系,降幅1.8萬-3萬元,同時對已提車的用戶提供現金回饋。
就在幾天前的4月18日,售價24.98-27.98萬元的理想L6正式上市。理想官方表示,理想L6定單已經突破1萬輛。
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價格調整后,理想Pro車型已經覆蓋了原有的Air車型價格,同時L6熱銷,也能提供CDC懸架滿足需求。因此,L7/L8將不會再推出Air車型。
據不完全統計,從年初至今,國內已經有30多家車企加入到價格戰中,降價幅度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價格戰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直接降價,也包括贈送權益、保值回購等。
4月1日剛剛宣布漲價的特斯拉,也于近日宣布全系降價1.4萬元。隨著理想汽車加入官宣降價的隊伍,新一輪價格戰或將開啟。
無懼成本壓力?
“跌跌不休”的價格戰帶來了更大的成本壓力,考驗著車企的經營能力。公開報道顯示,在持續一年多的車市價格戰中,大多數汽車廠商只能選擇以價換量,由于降價幅度遠高于成本降幅,個別廠商甚至“賠本賺吆喝”。
今年2月,理想發布2023全年財報,憑借1238.5億元的營收,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營收破千億的新勢力車企。此外,理想全年凈利潤達到118.1億元,截至2023年末,現金流儲備達到1036.7億元。
百億的凈利潤讓理想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參考特斯拉與比亞迪這兩家頭部新能源車企,通過垂直整合的生產策略,能夠在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的成本上實現有效控制。隨著銷量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位生產成本又在不斷降低。
自今年3月開始,比亞迪和特斯拉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潮”。3月1日,比亞迪推出比亞迪宋Pro DM-i榮耀版,起售價10.98萬元。同一天,特斯拉針對Model 3和Model Y車型宣布了多個重磅優惠。當頭部車企開始降價,其他車企主動或被動卷入到價格戰中。
以2023財報數據做估算,去年交付 37.6 萬輛車的理想大約實現單車毛利 10485 美元,是同期特斯拉的1.41 倍。也就是說,除了營收躋身千億俱樂部,理想已經成為最會賺錢的車企之一。手握千億現金流的理想,自然也有“說降就降”的底氣。
跟進價格戰,以價換量?
3月21日,在理想首款純電產品——純電MPV理想MEGA上市20天后,理想汽車董事長、CEO李想發布公告坦言,MEGA存在節奏誤判,并且全員過分關注銷量和競爭問題。在此之前,MEGA因為網上的P圖口碑翻車,一上市就遭遇滑鐵盧。
“MEGA和高壓純電,必須經歷一個理想ONE和增程電動相似的從0到1階段。但是,理想內部錯誤將MEGA的0至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從1到10的高速發展期進行運營。”李想表示,接下來,公司將聚焦核心用戶群及高端純電消費能力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