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寶馬集團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同時公開了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各部門的業績表現。
2024上半年集團收入735.58億歐元(約合5762.09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的740.72億歐元(約合5802.36億元人民幣)基本持平,不過集團稅前利潤、凈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
上半年寶馬集團稅前利潤總計80.23億歐元,第二季度稅前利潤為38.61億歐元,同比分別下降14.2%、8.6%。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和第二季度凈利潤分別為56.65億歐元和27.05億歐元,同比分別下降14.6%、8.6%。
小標題一:汽車部門研發投入顯著增加,純電動汽車和高價位車型成銷售主力
汽車部門的銷售額增長離不開純電動汽車和高價位車型的優異表現。
財報顯示,汽車部門上半年銷售額達到630.09億歐元(約合493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第二季度銷售額達到320.70億歐元(2512.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上半年,寶馬集團共向客戶交付了269057輛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了9.6%。其中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大幅增長,達到了190614輛,同比增長24.6%。并占新能源汽車整體交付量的15.7%。
寶馬集團預計,與2023年相比,2024年純電動汽車相對于總交付量的份額還將大幅增加。
上半年,在高端細分市場,寶馬、MINI、勞斯萊斯等品牌的交付量總計為1213276輛,基本與上年持平。但第二季度累計共交付618743輛,同比下降1.3%。
對于汽車部門而言,雖然銷售額增長喜人,但盈利結果并不佳。
該部門上半年息稅前利潤53.94億歐元(約合422.5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2%,第二季度26.84億歐元(約合210.2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4%。
這主要是因為汽車部門盈利受到制造和固定成本上升以及研發支出計劃的影響。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集團銷售成本達302.85億歐元(約合2513.35億元人民幣),2023年為300.89億歐元(約合235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7%。
在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代,寶馬集團加快新能源車的研發投入。研發支出大幅增長,上半年達到41.69億歐元(約合326.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8%),上半年研發比例增加至5.7%。上半年總的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9.0%。
研發支出涉及車隊的跨系列數字化和電氣化,以及自動駕駛功能的開發。寶馬集團還積極開發新車型,例如寶馬新款X5和其他NEUE KLASSE車型。財報還預計,全年研發支出將達到峰值,研發占比將超過5.0%。
小標題二:上半年寶馬中國市場銷量低于預期,寶馬退出價格戰
“寶馬品牌的全球增長率為2.3%,如果排除中國市場則為6.2%。”寶馬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Walter Mertl在半年財務電話會議報告中說。
那么,中國市場是否“拖累了”寶馬上半年的財務表現?
從地區市場車輛交付量來看,中國市場交付量仍然在各市場中排名第一,但也下降最快。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寶馬在中國市場交付量為188661輛,同比下降4.8%,上半年總共交付376353輛,同比下降4.3%;德國市場下降程度次之,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同比分別下降3.9%和1.1%。而英國市場則實現了最大增長,上半年車輛交付量同比上升16.4%。
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寶馬集團認為其收入受到競爭加劇和消費者信心疲軟的影響。
近年來國內新車市場“價格戰”打得火熱,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包括寶馬在內的多個豪華品牌也加入其中,紛紛使出降價大招。寶馬i3的裸車價幾乎砍半,5系燃油車的起售價相當于打7折,“寶馬腰斬式大降價”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過,從財報來看,降價并未給寶馬帶來預期的市場效果,甚至“拖累了”寶馬上半年的財務表現。
7月12日,寶馬中國方面宣布退出價格戰,下半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并支持經銷商穩扎穩打,以實施“降量保價”政策。
財報預計,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向好,下半年中國市場可能會恢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