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城市強,民營經濟在陽江產業經濟發展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為貫徹落實“民營經濟31條”,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南方日報、南方+陽江記者站與陽江市工商聯、中國工商銀行陽江分行聯合策劃推出“12行12問·陽江民營經濟深調研”系列報道。
其間,遴選全市12個主要民營經濟行業領域,并對不同領域有規模、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進行深度調研采訪,直擊產業重點難點,挖掘好的做法、創新故事,整理意見和建議,為行業和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進一步堅定發展決心,在攻堅克難、向上突圍中爭先進位,推動陽江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
直播間里,主播嫻熟而又耐心地給網友介紹“陽江造”土特產;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刀具生產線一片繁忙,工人們鉚足干勁趕制訂單;港口碼頭旁,一艘艘貨船即將起航,載著“陽江制造”的刀具遠銷世界各地……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不斷擴大,近年來,陽江市大力推動“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提升陽江制造在全國的影響力,打造面向大灣區乃至國內外展示陽江產品的窗口,推動陽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陽江市搶跑跨境電商“新賽道”,向著“陽江造 賣全球”的目標闊步前進。在跨境電商方面,以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為契機,不斷夯實發展基礎,目前陽江市跨境電商備案企業有119家,是全省第六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中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市。現有近5000家民營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開展進出口業務,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在農村電商方面,陽江創新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振興”模式,借力各大電商平臺,以帶貨直播、網絡促銷等新形式,推廣“漠陽味道”“陽江五金刀剪”等區域公用品牌,以電子商務賦能“陽江好物”商品化、產業發展“數字化”。2023年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92.1億元,同比增長16.1%。
一連串數字昭示了陽江電商的騰飛。陽江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島的黃金交會處,在電子商務發展上既有優越的物流優勢,也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江城區電子商務產業園、陽東區農村電商產業園、陽西縣塘口鎮電商直播基地和陽春市農村電商服務產業園等和一批電商物流中心相繼建成,各類基層電商產業潛力迸發。
如今,面對高需求的消費市場,小城電商“朋友圈”何以越做越大?民營電商企業該如何應對變化莫測的大環境,破繭而出在大數據里“分得一杯羹”?
“土貨”出海
讓全世界嘗到“陽江味道”
在小城從事電商行業的難度比在珠三角城市大得多。尤其是偏遠鄉鎮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對物流服務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這是采訪過程中,聽到電商企業談及最多的痛點。
“自從干了電商這行,起早貪黑便是常態。”在陽西縣電商中心,莫晨欽回憶起剛過去不久的荔枝直播帶貨工作時不禁感嘆,今年是他返鄉從事電商行業的第四年了。自2021年創立健如供應鏈管理(陽江)有限公司以來,年輕的莫晨欽通過電商渠道讓“陽西味道”飛入更多尋常百姓家。他帶領團隊與多家水果種植龍頭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拓展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與京東物流、順豐物流等企業合作,實現生鮮產品從原產地到餐桌的冷鏈運輸服務;他牽頭成立了陽西縣電子商務協會并擔任首任會長。吸引了多家知名民營電商企業入駐,培育出一批批本土“帶貨達人”,幫助陽西農產品遠銷省內外。
從此,陽西電商“朋友圈”越做越大,農副產品也越賣越好、越賣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