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輛8萬的貨車,保費到1.8萬都沒人承保,因為保險公司說虧本。”“如果車沒辦商業險,銀行不給放貸,感覺是個死循環。”
近日,鈦媒體APP觀察到,新能源貨車銷售的瓶頸變成了保險。
新能源貨車的保費十分昂貴且難買。一位貨車司機表示,他近期獲得的報價高達2-4萬元,還需要捆綁其他保險購買。有業內人士反映,現在車廠也“著急”,開始到處找黃牛,哪怕是大廠,都沒有一家對公的保險公司。
投保難,投保貴,不僅制約了新能源貨車的普及,也增加了車主的成本。新能源貨車車險為什么這么貴?保險公司為何不愿意承保新能源貨車?如何破解這一困局?
新能源貨車拒保、加費現象嚴重
新能源貨車車險目前保費呈上漲態勢,且“一險難求”。
鈦媒體APP詢問多位新能源貨車從業者、物流業科技公司高層、險企相關人士,他們均表示,目前加費、拒保現象確實存在,也看不到短期好轉的跡象。
一位新能源貨車車主表示,相比于燃油貨車,新能源貨車保費的價格能高出5000-10000元。“商業險和交強險還不一起賣,有的只承保交強險,有的只承保商業險,辦理相當麻煩。”“5年保險的錢快10萬了,基本相當于一輛車的費用”該車主抱怨。
能買到保險的還屬于“幸運兒”,還有一大批人連保險都買不到。有一位車主無奈表示,他的車首次投保時還算順利,但續保時卻遇到大難題。“去年我的車出過三次險,今年續保的時候干脆買不到保險了,沒有保險根本沒辦法上路,著急啊。”對于貨物運輸這種“手停口停”的工作,不能上路的損失比起昂貴的保費,也許還要更痛。
在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網友曬出了一張截圖,并表示,現在大部分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貨車已經拒保,投保非常困難,特別是兩噸以下的輕小型貨車以及4.2米的中型貨車。并且,該位網友還表示,很多大保險公司已經取消了救援服務。
圖片來源:某社交媒體
某汽車銷售公司高管對鈦媒體APP表示,目前新能源貨車的保費普遍在1-3萬元,一旦出險,第二年確實會存在保費大幅上漲甚至被拒保的情況。
一方面是新能源車險市場的遇冷,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火爆,疊加大量利好政策出臺。
今年上半年,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擬放寬保險公司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范圍,這一調整已與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征求意見稿》顯示,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范圍將由原來的0.65-1.35調整為0.5-1.5,意味著保險公司將擁有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可以根據車輛風險狀況、車主駕駛習慣等因素進行更加精準化的定價。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為1001億元,增速高達54%;車均保費為4903元,增速為2%;新能源車險單均保費比燃油車單均保費高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