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東芝、索尼這些日系品牌,以前可是個個都是大腕兒啊!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期,號稱“一個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這些日系電器公司更是勢如破竹,憑借著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在全球市場上橫行霸道,讓人瞧著都羨慕嫉妒恨。
那時候,誰家里有臺東芝電視或者索尼電器,都算是中產階級的標配了。記得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家還買了一臺東芝的遙控彩電,那時候可是稀罕貨,我隔三差五就往人家家里湊,光是看那個遙控器就美滋滋的。再后來到2000年代,只要你家里還有臺東芝或者索尼的,我都要偷偷溜過去蹭電視看。
![東芝、索尼家電跌落神壇,網友:國產技術彎道超車,已成中產標配](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810/144501JM0.jpg)
可現在呢?這些曾經的科技巨頭早就跌落神壇了。東芝已經徹底退出市場,索尼的銷量也在一路狂跌。怎么就從百戰百勝變成一蹶不振了呢?關鍵是因為,年輕人們已經開始另眼相看了——“國產技術彎道超車,正式成為新的中產標配“!
這話聽起來怕不是有點兒夸張吧?一點也不,事實就是這樣!從OLED技術的發展不太理想,到中國品牌TCL率先掌握Mini LED顯示技術,再到TCL擁有全球第二大LCD產能和第一大LTPS產能,這家國產電視品牌的崛起可謂是風云突變。
要知道,OLED可是日韓企業引以為傲的技術,但自2007年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亮度低、壽命短、成本高等眾多問題,直到現在也沒能真正解決。相比之下,TCL憑借自主創新的Mini LED技術,不僅在畫質和亮度上全面壓制OLED,而且成本也更加親民,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東芝、索尼家電跌落神壇,網友:國產技術彎道超車,已成中產標配](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810/144502D631.jpg)
就這樣,作為Mini LED技術的引領者和開創者,TCL的電視銷量直接躥升至全國第一、全球第二,可謂是徹底“彎道超車“超越了日韓巨頭。即便是OLED還在一些高端機型上占據一席之地,但Mini LED電視的快速普及也讓它日漸式微,2024年上半年OLED電視的零售額份額也僅有0.9%了。
對比之下,Mini LED電視在同期的零售額占比竟然高達19.9%,可見這項全新技術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了。而作為這一技術的開創者,TCL又有了哪些強大的實力呢?
首先是在屏體產業鏈整合上下大功夫。TCL不僅通過收購TCL華星,還持續投入2600億巨資在生產線上大規模擴建,如今它擁有了全球第二大LCD產能和第一大LTPS產能。這意味著TCL已經完全打破了日韓企業對高端屏體制造的壟斷,具備了完全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
![東芝、索尼家電跌落神壇,網友:國產技術彎道超車,已成中產標配](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810/14450210572.jpg)
比如說,美國有一位網紅為了買到全球最大的QD-Mini LED電視TCL X11G Max,竟然不用遠渡重洋到中國,而是直接在美國就能買到。這多虧了TCL華星擁有全球唯一可量產超大尺寸完整無切割屏幕的G11生產線。
除了在上游產業鏈的布局,TCL在下游產品技術創新上也是一馬當先。他們瞄準了Mini LED電視存在的一個痛點問題——光暈,并從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硬件上,TCL采用了六晶方芯Ⅱ、超聚光微透鏡、微距OD等技術,讓光能夠更好地聚攏在單個分區,大幅改善了亮度;軟件層面,他們研究出了瞬態響應算法,能夠快速精準控制多個獨立背光分區,徹底消除了光暈問題。
![東芝、索尼家電跌落神壇,網友:國產技術彎道超車,已成中產標配](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810/144502N953.jpg)
可以說,正是這種產業鏈整合和技術創新的雙管齊下,才讓TCL在電視行業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領軍者。在科技實力和產品力的加持下,TCL電視不僅在高端市場占據優勢地位,就連中低端市場也是一枝獨秀。
2024年的618大促期間,TCL的新品Q9K憑借其超越同價位產品的強大控光能力和2400nits的超高亮度,直接成為了當時的甜品級電視,銷量直接爆了!可以說,對于TCL這樣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國產品牌來說,跨越日韓科技巨頭,成為新的中產標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當然,TCL的崛起也給整個電視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一是徹底打破了日韓企業在高端屏體制造上的壟斷地位,消費者終于能夠買到真正性價比超高的優質電視產品。二是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國產品牌的創新力和未來發展潛力,激發了整個行業的創新活力。
![東芝、索尼家電跌落神壇,網友:國產技術彎道超車,已成中產標配](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810/14450230Y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