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簡稱“乘聯分會”)8月8日發布的數據,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87.8萬輛,單月零售滲透率首次超過50%,達51.1%,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
這是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越傳統燃油乘用車。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同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使用成本低廉和出行便捷,這促使更多消費人群愿意購買新能源汽車。”8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提到,“以舊換新”政策再加碼促汽車消費、新能源乘用車最高補貼2萬元,新能源汽車產品線日益豐富可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以及隨著充電樁的普及緩解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焦慮”和新能源汽車下鄉初見成效,上述因素有效促進并擴大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章弘預計,今年底之前新能源車的市占率還有望進一步穩健增長,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占率有望達到60%左右。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增幅超純電動車型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直呈快速增長態勢。
據乘聯分會統計,2021年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分別為14.8%、27.6%和35.7%,提前三年完成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33.7%至498.8萬輛,滲透率超43.1%。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此前預計,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300萬輛,增速約40%,整體滲透率超40%,乘用車領域單月滲透率有望超過50%,迎來產業發展重要里程碑。
在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曾預言,“估計未來三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能會突破50%,甚至會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主導地位。”
今年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常規燃油車零售84萬輛,同比下滑26%。一增一降下,新能源乘用車實現反超。
乘聯分會分析表示,新能源乘用車月銷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助推形成的。在需求助推下,中國車企的插電混動技術和增程技術不斷突破,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增量的重要貢獻者。此外,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提高至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補1.5萬元,補貼差也是推動消費者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因素之一。
乘聯分會提到,中國車企創新性地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提升至78%,這也是國內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的關鍵原因。
7月,新能源汽車中純電車型和插電混動車型的零售銷量分別為48.2萬輛和39.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3%和80.4%,插電混動車型展示出更強勁的增長勢頭。
“7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增幅遠高于純電動車型,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因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也分析認為,越來越多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進入市場,增加了該類車型的市場競爭力,也促進了銷量增長。
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為70%
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部分車企銷量數據亮眼,同比大幅增長。根據乘聯分會統計的數據,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為70%。
造車新勢力企業中,理想、問界、零跑占前三席位。時隔6個月后,理想汽車上月銷量再次突破5萬輛,達5.1萬輛,同比增長49.4%,創歷史新高;今年前7個月理想累計交付近24萬輛汽車。
鴻蒙智行品牌7月交付新車4.4萬輛,其中問界全系交付超4.1萬輛,位于新勢力7月交付量榜單第二名。零跑7月超越蔚來交付新車2.2萬輛,連續兩個月銷量超2萬輛。緊隨其后的蔚來汽車7月份交付新車超2萬輛,連續3個月交付量超2萬輛;今年前7個月累計交付量約10.8萬輛。
此外,小鵬、哪吒和小米7月份銷量均破1萬輛。其中,小鵬和哪吒均交付新車1.1萬輛;小米此次依然僅公布了7月份銷量破1萬輛,未公布具體的銷量數據。
比亞迪、吉利等自主車企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比亞迪7月以34.23萬輛的銷量,在新能源市場依舊保持著絕對領先的地位;今年1-7月比亞迪新車銷量累計達195.5萬輛,同比增長28.8%。
在插混市場的良好表現是比亞迪銷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今年7月,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76.42%、環比增長8.08%,在總銷量中的占比增至六成以上,達61.85%。
吉利汽車7月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58%至5.9萬輛,在總銷量中的占比約40%;今年前7個月新能源總銷量同比增長約105%至37.92萬輛。
東興證券表示,展望下半年新能源車增長仍具韌性。供給端,下半年仍有諸多新車型即將落地上市,高壓快充滲透提速,同時高端插混車型持續放量,疊加產品智能化趨勢顯著,帶動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增長,產品力提升和供給豐富有望不斷拉動需求增長;需求端,以舊換新等政策催化下終端消費需求亦有望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