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日),中國科技日報記者從復旦大學了解到,該校周鵬-劉春森科研團隊,率先在全世界攻克了人工智能(AI)領域最大的瓶頸技術——閃存技術極限!即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最大規模1Kb納秒超快閃存陣列集成驗證,并證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亞10納米。
其具體研究成果,已經在8月12日的國際權威核心期刊《自然·電子學》上發表了!
今天(14日),上海人工智能專家黃益平說,攻克這一技術意義極其重大,它對于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大跨度發展,以及產業化,乃至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攀爬上當今世界最高峰,都會起著決定性的偉大作用。
專家們說,影響人類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最基本的技術瓶頸,就是非易失閃存的編程速度。
黃益平說,“在當今世界,包括中國、美國、日本這些人工智技術屬于世界第一梯隊的國家,其AI所依賴的能當前主流非易失閃存的編程速度,普遍都在百微秒級。”
“此次,中國科學家卻奇跡一般地把它們的閃存速度,提高到1000倍以上,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它將使得我們的AI技術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北京戰略學者康雅瓊說,“如果從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其意義更不可低估。人類即將迎來以AI為代表的第六次人類技術發展浪潮。此時攻克它,表明我們已經占據未來發展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