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卡羅拉實現 1000 萬輛產量里程碑的兩個月后,新款第五代車型進入日本市場。該車型于 1983 年 5 月推出,標志著三大關鍵發展主題的頂峰:展示技術創新、開始轉向前輪驅動以及提供吸引年輕一代的空間和造型。這是卡羅拉歷史上最全面的車型變革。第五代卡羅拉革命性地將計算機技術引入了外觀設計、動力裝置的工程以及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整體控制中。新款卡羅拉的特色和新技術非常豐富。例如,流暢的空氣動力學車身和優美的輪廓、多種傳動系統(前輪驅動可優化內部空間和舒適度,后輪驅動可提高駕駛樂趣和運動感)、高性能發動機、微調的懸架和平穩的動力系統。難怪新一代汽車成為日本最暢銷的汽車,并在海外獲得了令人羨慕的聲譽,鞏固了其全球暢銷車的地位。
1983-87 卡羅拉:領先。推出的車型取得了巨大成功,Fumio Agesuma 保留了新第五代卡羅拉首席開發工程師的職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Agestuma 在 1979 年 3 月概述了他對下一代汽車的大膽設想,
1983-87 卡羅拉:從后輪驅動改為前輪驅動并非易事。它遇到了許多重大障礙,其中第一個障礙就是技術問題。前輪驅動需要一種復雜的機制來將驅動力傳輸到路面,同時操縱前輪。
1983-87 款卡羅拉:第五代卡羅拉首次在開發過程中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并通過粘土模型快速準備三維效果圖,這項任務通常需要三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整整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1983-87 卡羅拉:共享引擎,不同定位。引領潮流的特性在其他地方也得到了體現。豐田自 1980年以來就開始全面使用計算機來設計發動機,主要用于計算有效的形狀和復雜的剛度值。其結果是,新款卡羅拉在發動機系列中采用了許多世界首創的機制,該團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提交了 500 多項專利申請。
1983-87 卡羅拉:最后一款后驅車。后輪驅動轎跑車型使用 1.5 升或 1.6 升發動機,均縱向安裝,強調運動駕駛特性。后一種變體通常被稱為 Hachi-Roku(日語中為“八六”),指的是其底盤代碼“AE86”,是最后一款采用 FR 傳動系統的卡羅拉。它在眾多比賽和拉力賽中取得的成功,更不用說它在普及漂移運動方面發揮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