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現如今智能手機的“性能爆發點”,不在旗艦,而都集中在中端手機上,你是否會覺得有些危言聳聽,但事實確實如此。中端機的受眾需求,決定了產品在性能方面的投入會比在其他方面上能夠收獲更多的正反饋。同時,刨去高端旗艦上那些玄而又玄的“高概念”,高性能+長續航對于消費者來說依然是極具競爭力的產品賣點。
而現如今,隨著手機供應鏈的透明和統一,外加中端機走量的產品特性,作為內卷最為嚴重的價格段,基于供應鏈所給出的公模硬件之間的“排列組合”早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唯有引入“計劃外”的產物才能重新調動消費者的新鮮感。在這之前是各家之間相對獨立的私有快充協議,如今,作為為手機產品引入“獨顯芯片”的第一人,iQOO再度先手,將獨立顯示芯片的市場繼續下沉,引入到中端產品上,這使得中端機的性能之爭產生了更多的“變數”。
此前,iQOO的Z系列一直以長續航+快充以及不俗的性能表現作為產品特色,外加極具性價比的價格,一直都是中端機產品中不可忽視的存在。而在今年,全新的iQOO Z9系列則引入了“獨顯芯片 Turbo”,完成了iQOO Z 系列首次搭載雙芯的成就。
當旗艦雙芯+超強續航的組合被iQOO Z9 Turbo組裝完成,一場在中端機里前所未有的化學反應,將開始上演。
驍龍8s Gen3+獨顯芯片 Turbo,性能+體驗一步拉滿
時至今日,中端機的性能變動其實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芯片的上游供應。上游芯片性能的參數強弱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中端機們的性能體驗。
可是以往中端芯片的設計思路,普遍都是用一些相對比較落后的制程工藝,外加不怎么先進的架構以及保守的頻率,另外還有可能砍掉一些小功能,以此來控制成本。只是面對現如今消費者對于手機性能體驗的愈發敏感,外加中端機的“內卷”大潮,傳統的中端芯片正在逐漸失去其原本就不高的競爭力。
所以現在的中端芯片,轉而更加愿意選擇采用和旗艦機“同宗同源”的設計思路。工藝、架構等這些決定芯片基礎的方面,均采用和旗艦芯片完全一致的參數,至于頻率等小參,則是按照中端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
現如今大熱的中端新秀——驍龍8s Gen3,正是基于這一新思路下的產品,同時,也因為它和目前安卓陣營的頂級旗艦芯片驍龍8 Gen3同宗同源的特性,讓iQOO Z9 Turbo最終選擇它為自己提供充足的性能保障。
縱觀驍龍8s Gen3的整體參數,完全就是一個青春版的驍龍8 Gen3。
首先制程工藝方面,兩者都基于臺積電4nm工藝制程打造,不過驍龍8s Gen3的CPU部分采用了過去的“1+4+3”的結構設計,其中,超大核和驍龍8 Gen3一樣都是Cortex-X4架構,頻率為3.0GHz,剩下的則是4顆Cortex-A720大核頻率為2.8GHz,3顆Cortex- A520中核為2.0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