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沒有任何風聲透露,我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剛剛竟然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壯舉,直接打崩了合資車的心態。
就在最近,一組乘用車協會的數據徹底引爆了熱搜,整個七月全國新能源車銷量87.7萬輛,首次超過了燃油車的84萬輛,創下了汽車行業的里程碑,給合資車們敲響了警鐘。現在很多日系、德系車企都已經在開會商量對策了。
就像本田,剛剛已經宣布要在10月和11月關閉兩條在中國的產線,并一年減產29萬輛燃油車;隔壁的日產也同樣扛不住了,打算裁員并關閉江蘇的工廠削減10%的在華產能;上汽通用也公布自家數據,前七個月產能下滑近59%,減產31.8萬輛,整個燃油車市場是一片哀嚎。照此推斷,合資車今年在中國的減產規模應該達到了百萬級別。
反觀國產自主品牌,上半年拿下了61.8%的市場份額,不斷擠壓著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就連深耕中國市場多年,擁有品牌和技術積累的“BBA”也不得不先后宣布退出價格戰,選擇降銷量保品牌。
從數據上看,整個七月寶馬的銷量小跌了11%,為4.8萬臺,乍一看似乎沒啥太大影響,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寶馬的訂單量相比往月已經下滑了20%~25%,7月銷量可能還有儲備訂單撐著,8月的成績估計會更難看。
從以上種種跡象都可以看出,合資車的低端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大,但豪華車市場日子還算過得去,依舊是我們國產高端電車一塊難啃的骨頭。但仰望、智界等品牌的相繼出現正是說明在豪華車領域,我們國產品牌正在努力追趕。
而從最近理想、問界等新勢力周周過萬的銷量數據和用戶反饋來看,NOA和智能化已經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關鍵點,在這方面,合資車如果不跟進,那么銷量應該還是會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