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回暖,連續的正增長給了行業信心。不過,相比較過往的蘋果、三星等品牌的絕對引領,伴隨著國產手機廠商的崛起,在創新的方向上,中國品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從影像到快充,再到散熱以及衛星通信等,華為、小米、vivo等的話語權更高。不僅如此,在折疊屏這一高端手機品類中,無論是輕薄還是影像以及鉸鏈等能力,中國手機廠商更是做到了引領。今年第一季度,在銷量上,華為做到了對三星的絕對反超,榮耀等品牌也是處于高速增長賽道中,躋身前三名。
日前,有消息稱,華為即將發布三折疊屏手機,余承東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曝光了這款新機,而這也會是該形態折疊屏的首次量產推出。此前,多家品牌包括TCL、京東方等上游供應鏈都展示過三折疊樣機,但均處于概念階段。
對于華為來說,三折疊屏的發布是一次炫技,也是一次配合原生鴻蒙商用的“樣品”,而作為探路者,自然也是一次市場化的博弈,如何做好價格與產品間的平衡,將會是很大的考驗。
更為重要的是,在折疊屏高速迭代發展的今天,華為三折疊屏的量產發布,也是國產供應鏈的一次升級與反超,從面板到鉸鏈等核心技術,中國產業鏈走在了陣列的最前方。
華為三折疊曝光,相關概念股和黃牛們率先興奮起來
“華為下一代的折疊屏,別人都能想得到,但做不出來。我們已經想了五年了,終于可能快要出來了。”在7月份的一場與董宇輝的直播中,余承東曾透露道,這款產品也被市場認為是華為的三折手機。
早在3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公布了華為的“折疊屏設備”專利,申請日期為2023年2月21日。內容顯示,該專利采用三折疊設計,多個殼體可以不等厚,降低了設備在折疊狀態下的厚度,也使其重量更輕,從而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握持手感。
在更早的時間,市場便有消息傳出,華為將在2024年年內推出首款三折疊手機,搭載麒麟9系平臺,采用雙鉸鏈技術,并內置大模型,年底前正式發售開賣。目前,種種信號均顯示,華為的三折疊屏手機快來了。
8月初,余承東被人拍下了在飛機上使用三折疊屏手機的身影。從曝光的圖片可以看到,除了展開后更大的屏幕顯示之外,在手機的右側還設計有手寫筆,引來了更多網友的關注。此后,這款三折疊屏手機又在另一場合被曝光,可以看出,雖然是三折,但在折疊的狀態下,感官上厚度并不是很厚,起碼不是大家之前想象的那種“板磚”樣式。
市場消息指出,華為的三折疊屏手機最快將于9月份發布,直擊蘋果iPhone16系列,價格估計會在1.5萬元到2萬元之間,但前期由于量產良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備貨并不會太多。
“前期肯定是缺貨,我們也都做好了準備”,一名長期收賣華為手機的“黃牛”對鈦媒體APP說道,“華為不是每一款手機都有溢價空間,但是大折疊屏的收益很可觀,尤其這次還是首款三折,保守第一波有萬元上下的浮動收益,之后也得在大幾千。”
除了黃牛們興奮之外,在華為三折疊屏曝光后,相關概念股也是出現了異動。其中,凱盛科技、宜安科技股價在產品曝光的當日漲停,其它多家產業鏈公司股價也是紛紛上漲。此前,凱盛科技曾透露稱,其與華為共同研發UTG玻璃技術,有小批量訂單出貨用在相關終端手機上。公司UTG(超薄柔性玻璃)已導入下游面板企業、終端廠商等多家客戶資源池,實現量產交付。
至于這次網傳的華為三折疊屏的相關消息,凱盛科技在當時則表示,網上流傳照片是否屬實,情況是不是真的,也在做消息確認。因為與客戶有保密協議,因此相關信息不方便對外講。
為何如此激進?
自從去年全面回歸后,華為手機在市場就一直扶搖直上,借助Mate60系列以及nova走量系列,吹響了快速反擊的號角。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在二季度出貨量位居國內第四,銷量位居第三,距離第二的蘋果僅差0.1個百分點。多名分析師均對鈦媒體APP指出,隨著Mate70系列以及后續nova的表現,華為很快會重回國內第一的位置。
按照當前的節奏來看,華為走得很穩,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更是遙遙領先于其它國產品牌。通常情況下,回歸之后的節奏以求穩為主,激進的做法某種程度上會提高市場聲量,但潛在的風險也會更大。當下,在折疊屏市場,華為也要持續領先,這次冒然推出三折疊屏,市場也是出現了多種聲音。
此前,關于三折疊手機,榮耀CEO趙明指出,“榮耀在三折疊屏的技術層面已經完成,后續要根據消費者需求來確定商業化的時間節點。對于我們來講,三折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選擇的問題。”
就像前文說的那樣,概念機大家都有,至于何時市場化,大家都在等待一個時機。某機構的分析師對鈦媒體APP表示,華為技術的確領先,但是考慮到市場,三折疊屏的受眾還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