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每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都是觀察機器人行業的重要窗口之一,吸引著不少業界內外的關注。作為近年來機器人領域的熱議話題,人形機器人也成為本屆大會中的重點內容。
據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介紹,本屆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聚焦產業動向、未來發展、前沿技術風向和創新成果,深入研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帶來的新應用和新機遇,以及以機器人技術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將有來自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宇樹科技、優必選、智元、星動紀元等領先企業的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將在博覽會亮相,創歷屆之最。
隨著多款人形機器人整機頻頻亮相,人形機器人距離參與人類生活還有多遠?業界對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路徑有哪些思考和預測?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前夕,央廣網記者采訪了多位業界人士。
如何讓機器人更像人?
機械臂、機器狗、外骨骼;做咖啡、下圍棋、寫書法……如今,機器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科技行業展會和日常生活中。從這些形態各異、功能不一的輪式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哪些方面的“進化”?機器人是不是更像人了?
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原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今年4月27日發布的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身高163厘米,輕量化體重為43千克,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自首次亮相以來,“天工”機器人經歷了多個版本的升級,主要體現在從簡單臂到靈巧手的升級,以及運動控制能力的提升等。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看到,“天工”機器人正在進行日常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