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間,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擬購買華為持有的深圳引望10%股權,交易金額為115億元。出資方式為現金出資,資金來源為阿維塔科技的自有資金。本次交易后,阿維塔科技對引望持股比例為10%,華為對引望持股比例為90%。同時,阿維塔科技擬于8月20日與華為、深圳引望簽署《股東協議》。
資料顯示,深圳引望即為華為車BU成立的公司。深圳引望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包含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云、車載光等業務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長安汽車,7月底,賽力斯也發布公告稱,擬投資引望,助力其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但未透露股權比例。
根據華為在《2021年報》中首次披露車BU相關信息——2021年投資達到10億美元,其中70%~80%用于研發(余承東透露);《2022年報》披露,車BU收入20.77億,自成立以來累計投入30億美元;《2023年報》披露收入47.37億,自成立以來投入研發累計300億。2023年主要成果是:交付部件300萬套;發布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升級HarmonyOS 4;賦能7款戰略合作車型。
今年3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車BU董事長余承東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華為車BU過去由于研發投入大處于虧損狀態,今年大概能夠實現扭虧為盈,得益于華為與合作伙伴打造的高端車型的大賣。鴻蒙智行旗下車型的熱銷,是華為車BU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2024年上半年,鴻蒙智行累計銷量約19.42萬輛。其中,賽力斯旗下的問界成為銷量擔當,上半年銷量占到鴻蒙智行整體銷量的九成以上。
與華為接觸并可能入股引望的公司并不止長安和賽力斯兩家。東風和一汽兩大央企雖然還未答應投資引望,但旗下汽車品牌已加入華為鴻蒙智行智能生態系統。今年年初,東風集團旗下兩大品牌——嵐圖汽車與猛士已經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6月,一汽紅旗也宣布一汽軟件公司在紅旗·九章智能平臺上已初步集成HUAWEI HiCar(華為全場景智能互聯解決方案)的核心互聯功能。
余承東曾公開表示,希望與更有實力的如一汽等車廠共建,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東風則在今年3月回應稱,正聯合一汽積極推進參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事宜。
今年無疑是華為車BU的轉折點,鴻蒙智行“四界”已經落實,華為智駕新品牌“乾崑”在北京車展公布了首批合作伙伴,即嵐圖、猛士、深藍、阿維塔、廣汽傳祺、極狐,以及鴻蒙智行“四界”。
整個市場大環境也相當利好智駕和智能座艙,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50%,行業行至拐點,智能化不只是新能源汽車的特色,也是燃油車急需彌補短板,尤其是智駕技術,目前號稱“全國都能開”高階智駕的車型清一色是新能源汽車。在行業邁入智能化時代的關鍵時刻,傳統豪華車企在自身相關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都在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提升智能水平。
華為車BU CEO靳玉志在“乾崑”品牌首次發布時曾展望了三個趨勢:第一,電動化的下半場是智能化,而且智能化拐點已經到來,并已成為用戶購車的關鍵考量因素;第二個,油電同智,不僅僅電車會智能化,油車也會,后者首先會在座艙領域升級智能化,隨后混動車型向前適當演進后,也會支持智能駕駛;第三,2024年會是智能駕駛規模商用的元年,從華為來說,今年底累計采用華為智駕系統在路上跑的車,會超過50萬輛。
新能源汽車時代是國內車企的重大機遇,國內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支持,為華為鑄就了天時與地利優勢,目前來看,隨著車BU完成技術體系調整、初步具有自我造血能力,以及智選車業務即將達到體量目標,引望的正式運作已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