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小米股價大漲9.02%,最近10個交易日已累漲逾20%,表現非常強勢,這得益于小米發布的二季度業績公告。財報顯示,2024年二季度,小米總收入為889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2.0%;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62億元,同比增長20.1%。
二季度,小米營收增速再次刷新紀錄,連續4個季度同環比實現正增長、連續三個季度雙位數增長。小米智能手機、IoT業務、互聯網業務實現大幅增長,營收分別為465億元、268億元和83億元,均超出市場預期。小米CEO雷軍表示,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出色的財報。
產品線全面放量,“出海”創佳績
隨著“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深化推進,小米產品線全面放量,營收再創新高。財報顯示,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220萬臺,同比增長28.1%,貢獻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27.1%。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出貨量已連續16個季度位居全球市場前三,市場份額為14.6%。
同時,小米智能手機持續向高端邁進,財報顯示,二季度,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在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占比達到22.1%,同比提升2.0個百分點。其中,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價格段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16.8%、20.1%、8.9%,均實現同比增長。可以說,小米手機逐步站穩3-6K價位段,與蘋果、華為形成新的“高端第一陣容”。
當然,小米手機的“強盛”離不開海外市場的狂飆,財報顯示,2024年二季度,小米境外市場的收入為381億元,占總收入的42.8%,而這半壁江山,主要歸功于智能手機。財報指出,二季度小米在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在70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并首次在拉美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二。
具體來看,在印度市場,小米憑借670萬臺出貨量及18%的市場份額重奪“銷冠”寶座;在日本市場,小米手機出貨量大增359%,首次升至第三;在拉美市場,小米手機出貨量首次突破600萬臺大關,在該地區的出貨量創下歷史最高記錄。Canalys高級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表示:“小米等品牌加強其中高端產品陣容,憑借更新顏色的紅米Note 13 Pro系列和具有高質量相機及獨特皮革設計的小米14 Civi,推動了本季度的出貨量。”
與此同時,小米IoT及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等業務在二季度均實現同比增長,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3%至268億元,其中,平板電腦營收同比增長67.6%,出貨量同比增長翻倍,增幅達106%;可穿戴營收同比增長31%,TWS耳機出貨量位居中國大陸第一。互聯網業務收入達83億元,再創佳績,其中海外收入達27億元,同比增長32.9%,占整體互聯網收入比重同步提升至32.1%。
中金公司最新研報指出,長期來看,小米已完成個人設備、家庭智能設備、出行智能設備三條曲線的全面布局,看好未來三條增長曲線閉環協同所形成的增長空間。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二季度“智能手機×AIoT”貢獻了小米集團約93%的收入,進入新一輪增長狀態,將為汽車業務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抗風險能力。
新車交付2.7萬輛,不懼虧損
小米二季度財報首次單獨披露汽車業務。財報顯示,二季度小米累計交付小米SU7系列新車超2.7萬輛,6月、7月連續2月單月交付破萬,截至報告期末,小米汽車等創新業務營收64億元,營收占比為7.2%,毛利率15.4%。
不過,小米汽車業務仍在虧損,二季度達18億,估算單車虧損6萬。對此,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汽車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受限于規模經濟效應、造車前期的較大戰略投入,以及純電轎車的高成本,目前小米汽車仍處于虧損中。未來隨著小米汽車規模效應的提升、產能的挖掘以及交付能力的提升,小米汽車的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造車利潤空間十分可觀,但也非常燒錢,小米砸下天價布局汽車業務,在現金儲備上卻絲毫不虛,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現金儲備達1410億元,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為小米汽車業務和技術創新提供了非常渾厚的資金保障。
據悉,小米汽車工廠6月已開啟雙班生產,正在不斷擴大產能,小米SU7累計交付10萬輛的目標預計提前至2024年11月達成,并將沖刺2024年全年新車累計交付12萬輛的新目標。在銷交服網絡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汽車銷售門店已達87家,覆蓋中國大陸地區30個城市,持續貢獻訂單增長。預計今年12月,全國將有59城,220家銷售門店開業。
從上市以來,小米SU7表現超市場預期,且上限還在不斷拉高,在2024年雷軍年度演講現場,Xiaomi SU7 Ultra原型車亮相,并宣布將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戰紐北,挑戰十年之內成為紐北最快四門電車。
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搭載1個V6s、兩個V8s、第二代“麒麟”電池,綜合最大功率達1548PS,是目前全球四門車中的最強馬力,還加載了行業領先的9100噸級超級大壓鑄技術、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技術,以及基于小米澎湃OS的先進智能座艙技術,經過賽道驗證后,未來均將廣泛應用于量產車上。
此外,小米持續踐行AI全面賦能的科技戰略,其自研的聲音大模型將率先應用到小米SU7上,帶來創新的“車外喚醒防御”功能。二季度小米的研發支出達55億元,同比增長20.7%,其在軟硬件領域的實力仍將急速增長,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加之“人車家全生態”全產品矩陣的支持,未來小米的成績仍值得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