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各地多措并舉夯實秋糧穩產基礎。
河南7600多萬畝秋糧已進入灌漿結實、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用好物聯網監測系統等農業新技術,開展病蟲害防控,促進秋糧單產提升,是今年河南確保秋糧穩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河南周口項城的5G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記者看到,田間分布的小微型農業氣象站、重大病害檢測儀等監測儀器,正將收集的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平臺,生成“處方圖”。當地組織100多名技術人員,根據“處方圖”,指導農戶做好秋糧田間管理。
河南周口項城市種糧大戶 王保國:今年的天氣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多,但是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及時進行田間管理。這個玉米長得還是不錯的,豐收還是有保障。
隨著農業觀測網越織越密,秋糧生產更加智慧。安徽潁上的農業農村部門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指導農戶通過日灌夜排等方式為水稻降溫,促進生長;浙江長興的農技專家根據最新的病蟲情報,開展無人機噴防作業;江蘇泰州今年用上了最新型號的智能監測站,農技人員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水稻病蟲害的各項數據,指導農戶在最佳時間開展蟲害防治。
今年的秋糧生產中,各地還在綠色生產上下功夫。黑龍江探索立體養殖模式,在北大荒八五六農場,今年當地鴨稻、蟹稻等生態立體種養面積近3萬畝,平均每畝可為種植戶提高經濟收益80到120元;河北省在鹽堿耕地上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畝,通過噴灌滲灌、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等措施,使鹽堿地含鹽率減少到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生產能力提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