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下文簡稱“規程”)正式發布。規程將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實施。
據悉,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檢測標準。
根據規程,動力蓄電池的“充電性能”為必檢項目。其中包括有”動力蓄電池最高溫度“、“單體蓄電池最高電壓”、“單體蓄電池電池極壓”和“BMS總電壓示值精度”。此外,“電氣安全”也為必檢項目,其中包含“充電插座絕緣電阻”和“電位均衡”。
規程中還明確了“驅動電機安全”和“電控系統安全”也為檢測項目,但上述兩個門類為可選項。此規程適用于所有在用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運行安全性能檢驗。
《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
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過程中,引發電池自燃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第一,如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可能導致電池包和電芯變形,進而可能會有引起短路和熱失控的風險;第二,如果電池的管理系統(BMS)精度不夠,或者電池單體衰減或損壞時,汽車在充電過程中可能會引發部分電池的“過充”,進而導致熱失控。
從檢測項目來說,該規程的檢測項目比較全面,并且針對容易導致車自燃的隱患問題均有強制性的檢查。此外,電機、電控部分的檢查也可以有效避免新能源汽車出現“失控”的危險情況。
公安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47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7.18%,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高達73.35%,數量達到1813.4萬輛。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針對性年檢可以及時確認車輛狀態,對于可能導致安全問題的電池等零部件進行更換或維修,進而“防患于未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年檢項目和傳統燃油車不同,所以該舉措或將推動全國各地的監測站采購新的專用設備,進而也會推動該領域的業務增長。
德邦證券表示,假設新能源車檢測新規2024年年末落地,相關檢測站年初開始設備購置,2027年具備新能源車檢測能力站點的滲透率將達到90%,疊加車輛檢測站自身增長帶來的傳統設備市場,年均市場空間將超過100億元。
參與起草《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的多倫科技則披露,全國現有約1.5萬家檢測站均需增購新能源汽車檢測設備,預計鋪設高峰期為前3—4年,單臺套售價預計為100萬—150萬元,對應市場空間約150億元—2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