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極大陸到浩瀚太空,從茂密森林到蒼茫大海,處處都有“貴州造”的身影。
它們有的在鮮有人知的領域里引領技術標準,有的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書寫行業傳奇,在海內外打響“貴州造”的名號。
即日起,多彩貴州網推出【高技術 貴州造】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走進貴州企業,“探秘”一項項先進技術如何實現新突破,一個個創新產品又是怎樣“煉”成的。
本期走進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PIX數字制造工廠,了解基于技術創新的“無人駕駛小巴”。
車輛鈑金成型、零件金屬3D打印、智能汽車裝配……走進位于貴陽高新區的貴州翰凱斯PIX數字制造工廠,車間里各道工序的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
翰凱斯的“明星”產品——無人駕駛小巴(Robobus),就誕生于這里。
“我們的無人駕駛小巴,是全球第一款基于模塊化滑板底盤打造的產品。”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COO曹雨騰介紹,這款小巴今年剛剛獲批貴州省首張載人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它可以為用戶提供3至5公里短距離的出行服務,主要應用在景區、園區、城市智能網聯示范區等場景。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PIX數字制造工廠
Robobus外觀為銀灰色,流線型對稱設計、四面都是玻璃窗,科技感十足。與傳統汽車不同,它沒有方向盤、腳踏板、后視鏡等部件,也不分車頭車尾,能夠實現雙向移動。
“小巴搭載的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就像‘駕駛員的眼睛’能觀察四周環境,保證駕駛安全。”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登上Robobus,乘客可以通過車內控制面板調節氛圍燈、音樂、空調,還能通過車載大屏實時查看車速、站點播報等。
“公司的創始人本身就是機器人和智能硬件領域的專家,我們有非常深的技術積累。”曹雨騰說,無人駕駛小巴的定位是“城市機器人”產品,它的“腦袋”里裝著一整套的人工智能AI算法,可以感知外界,并將信息交給“大腦”處理,最終形成智能化的應對策略和行為。
翰凱斯的“城市機器人”系列產品,均采用分體式結構,無人駕駛底盤與艙體可以自動分離。像搭積木一樣,底盤上可以搭配不同功能的艙體設備。
市民打卡無人駕駛小巴(楊昌鼎 攝)
艙體功能包括接駁車、咖啡車、辦公室、化妝間、清潔車、快遞車、零售店、充電車等,艙體分離后可以臨時或固定停放在某個地方;底盤則能再去服務其他艙體或充電,形成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城市服務“車隊”。
該系列產品,有三個方面的技術壁壘。首先采用分布式驅動的滑板底盤,實現了“軟件定義”,由算法來驅動運動性能,行動更靈活。其次,自主開發的“數字化無模具”制造方式,打造一體化底盤,“幾百個零部件,變成一個零部件”,節約成本、穩定性強。最后,有自己的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算法,能實現40公里時速以內L4的能力,乘坐安心。
去年以來,翰凱斯的無人駕駛小巴已在觀山湖公園、云漫湖公園等對市民開放,體驗觀光、接駁服務;無人駕駛零售車開進了青云市集、音樂節現場等多個場所,用于銷售啤酒、蛋糕、手辦、茶葉等商品。
“每一個‘無人車’,我們將其視為城市中的一個移動服務模塊。”曹雨騰說,以無人駕駛零售車為例,它可以根據一定范圍內“人流熱力圖”調整自身位置,在不同時間去到更合適的地方,擴大營業時間和范圍,變“人找店”為“店找人”。根據不同艙體功能,還能開發出更多應用場景。
翰凱斯“城市機器人”系列產品
與日本商家簽訂的批量訂單,主要應用于鄉村公共交通;與美國企業簽署協議,將在無人便利店、生鮮店、咖啡館等領域開展合作……目前,翰凱斯的產品已交付到西班牙、美國、印度、韓國等全球超過30多個國家、400余個客戶,累計售出上千臺“城市機器人”和自動駕駛底盤。
曹雨騰表示,翰凱斯將堅持走好“國際化路線”,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并計劃在海外建立總裝廠,實現全球制造。“我們公司的愿景是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和機器人技術,重塑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當前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