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創新關節點、塑造競爭“殺手锏”,亟需在科技成果轉化上發力。
8月27日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經驗交流推廣會議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推進會議在科大硅谷召開,百所高校院所齊聚科大硅谷共話發展,了解科學大GUi谷的生態魅力,現場感受高校創業者在科大硅谷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活動現場。
改革爭在朝夕 落實難在方寸
由于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不明確、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不充分,導致我國科技成果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不匹配,轉化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的轉化率低。
會上,不少科研人員直言:“雖然比較看好自己技術的應用前景,但對后期投入產出比心里沒底。”
在位于科大硅谷的中科采象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開展針對海底電纜地震波采集測量技術的專項攻關。作為項目牽頭人的曹平,是中國科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副教授。早在二十年前,他就投身于高精尖海洋物探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并形成了一批論文、專利,甚至做出了裝備的樣機,但這些成果卻始終停留在實驗室。
科技成果的原始創新來講,如果最后沒有形成轉化,沒有形成落地和應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就存在要讓科研團隊要具備專利的使用和應用的這種自主權利(的問題),遇到了產業化的這種堵點。
曹平團隊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過去是一個普遍問題,由于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無法賦權給技術發明人,想要轉化審核流程非常繁瑣。為了讓成果轉化更加順暢,2020年,中國科大開展了成果賦權改革試點,也就是將科技成果所有權通過先賦權、再轉讓的方式完全讓渡給科研團隊,如此一來,像曹平這樣的科研人員就真正成為了成果的主人,他們能夠自主組建團隊成立公司,同時,學校與他們會按照協議約定收益分配比例,實現了高校、科研人員、轉化企業三方共贏。
“讓我們的科研人員能夠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轉化落地。再一個由于我們有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形成公司的載體,所以在資本市場也能夠很快地就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就能夠圍繞著產業需求來做更多的工作。”曹平說道。
破解轉化難題 構筑轉化通道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類似情形并不鮮見——對科研團隊來說,不少成果或因缺乏第一時間與企業對接的機會,或因定價難、定價貴等因素,不得不被束之高閣,價值得不到體現;對有需求的企業而言,支付高額轉讓費才能購得的科研成果,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能不能發揮預期效果,仍是未知數。
多年來,安徽省在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鏈條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推動了一批創新科技成果服務社會。
去年年底,安徽省科技廳聯合省直9部門印發了《安徽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全省106家單位全面推廣中國科大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成功經驗,改革后,“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新模式,讓原先需要一年多才能走完的科技成果轉化審批流程,壓縮到短短幾個月就能完成,有效激發了全省一大批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科技發明從“書架”走向“貨架”。
將“大寫意”變成“施工圖”
不到1年,自己的科技成果就從“書架”走上“貨架”,這讓中國農業大學博士李仁漢沒有料到。
“科大硅谷是我創業的初戀。”談起科大硅谷李博士這樣說道。
是什么魅力讓這位曾經的“北漂”成為現在的“科漂”。
“為什么落在科大硅谷,科研成果能這么快轉化落地,我覺得就一件事情——服務。”李博士說,“合肥、科大硅谷很尊重科研者。和科大硅谷公司的人接觸,不管是什么職務,他們最后一句話都是做好服務,盡其所能滿足我的要求。”
相同想法的還有另一位創業者。
“半固態電池電解質是我們的研發和技術特色。我們的兩條技術路線在行業內都積累了一定特色和產品優勢,這也得益于科大硅谷這片創新熱土給予的底氣。”華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德云說。
華彩新能源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來自科大硅谷的“初創貸”投資,而這筆資金其實就得益于科大硅谷聯合商業銀行共同開展的投融資模式改革。這次他們支持的對象不再只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而是專門針對像華彩新能源這樣的高校師生創業項目,解決他們運營前期資金短缺問題。
這家成立僅一年零三個月的企業源于合肥工業大學等院校的成果轉化,主要從事新型電池關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雖然“年齡小”,但是在科大硅谷政策支持幫助下,該公司已完成四千多萬元天使輪股權融資,年產10萬噸新型電池關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計劃于年底試產,預計未來達產可實現年銷售額30億元、利稅3.5億元。這將為合肥新能源產業版圖再添華彩。
從合肥市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會,到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再到此次全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經驗交流推廣會議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推進會議……科大硅谷每一次助力各項科技、產業大會都是一次向上向新的攀登,借助不同形式會議,科大硅谷以會串“鏈”,推動經驗交流、產業合作、科研互動,讓流量變“留量”。加速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
科大硅谷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產業催化、創新生態優化,是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的最佳土壤、最優生態。致力于打造安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高產田”,建設極具活力、引領未來、享譽世界的創新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