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發布了一個新品牌!
4月24日,華為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新品牌“乾崑",發布十大新品,包括乾崑智駕、乾崑車云、乾崑車控、鴻蒙座艙多個領域解決方案產品,并宣布新一代鴻蒙座艙再次進化。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2024年是智駕規模商用的元年,華為發布以智駕為核心的‘乾崑’新品牌,整合華為在ICT領域3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經驗,開發最強汽車智能內核。”
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
據靳玉志透露,自2019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研發人員達7000人,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期,2023年智能部件發貨已超過300萬套,已上市的戰略合作車型達7款,發展超過300家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
雖然華為曾多次重申“不造車”,但這并不意味著它要做“局外人”。本次發布會上,靳玉志表示,為了推動智駕規模商用,華為發布以智駕為核心的“乾崑”新品牌,整合華為在ICT領域三十多年的經驗,開發汽車智能內核。目前,“乾崑”與“鴻蒙座艙”一同,成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兩大核心品牌。
近年來,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產業的制高點。據靳玉志介紹,在智能駕駛領域,乾崑 ADS 3.0 從架構、安全、場景、泊車四個維度帶來了提升。能夠實現類人化的決策和規劃,行駛軌跡更類人,通行效率更高,復雜路口通過率>96%。
“2024年,搭載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合作車型將陸續問世,其中包括東風、長安、廣汽、北汽、賽力斯、奇瑞以及江淮等。預計到年底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車輛將超過50萬輛。”靳玉志稱。
乾崑ADS 3.0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全新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的同時,華為車BU還發布了“乾崑ADS”“乾崑車控”“乾崑車云”及新一代鴻蒙座艙等智能化產品。其中,乾崑ADS 3.0是一大亮點。
乾崑ADS 3.0基于GOD(通用障礙物識別)大網實現了從簡單“識別障礙物”到深度“理解駕駛場景”的跨越式進步,從而全面提升了智能駕駛的安全性與駕乘體驗。此外,乾崑ADS 3.0全新架構采用PDP(預測決策規控)網絡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從而實現類人化的決策和規劃,行駛軌跡更類人,通行效率更高,復雜路口通過率>96%。
依托華為云強大的底座能力,實現能力的快速迭代。算力方面達到 3.5E FLOPS,訓練數據量已達日行3000萬公里,半年實現3倍增長,模型每5天迭代一次。
除了高階的乾崑ADS 3.0版本外,乾崑ADS還推出了ADS SE版本,該系統支持高速輕松開,泊車可見即可泊的基礎智能泊車能力。“預計到年底,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車輛將超過50萬輛。”靳玉志表示,智能化不再是電車專利。
華為車BU與多家車企合作背后也是其欲加快盈利的體現。2023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年度報告顯示,自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已累計投入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進行研發,擁有7000人的研發團隊。2023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28.1%。
余承東此前表示,由于合作伙伴打造的中高端車型大賣,預計華為車BU今年能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
“華為智選車業務今年前3個月已經扭虧為盈,車BU接近盈虧平衡,預計從4月份開始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實現良性的正向發展。”余承東彼時表示,“通過智選車模式助力車廠,把中高端車賣好以后,讓華為車BU實現閉環,能夠有好的利潤奏響扭虧為盈”。
據靳玉志透露,“今年內東風旗下的嵐圖和猛士品牌采用乾崑智駕的車型將上市。此外,還有長安旗下的深藍和阿維塔、廣汽傳祺、北汽的極狐和享界、賽力斯問界、奇瑞智界、江淮傲界,總共會有超過10款搭載華為乾崑ADS的戰略合作車型上市。”
看好智能化重點布局
天風證券在研報中稱,20萬元以上車型為智駕主力,銷量價格結構變化下,L2+級別標配滲透率達到42.74%。
信達證券認為,在智能駕駛漸進式的發展路徑下,L3功能正加速落地,在政策、技術、成本端三大核心因素驅動下,智能駕駛拐點逐漸顯現,現階段重點看好智能化重點布局的整車企業與智能化產業鏈核心零部件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25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稱,華為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據了解,華為將車BU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這家新公司。
在此之后,華為車BU一方面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智選車模式合作伙伴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另一方面官宣與多家車企達成合作。而在此次發布會上,深藍汽車、嵐圖汽車等車企的高管也紛紛出席。
當前,華為方面主要以零部件模式、HI模式(解決方案模式)、鴻蒙智行三種模式切入汽車賽道。而就目前來看,深藍汽車、嵐圖汽車、廣汽傳祺等車企選擇的是華為HI模式并非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采用的鴻蒙智行模式。
對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解釋稱:“目前,采用智選車方案的主要有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家。因為人手、資源非常緊,所以目前只能夠像華為做運營商業務一樣,開樣板點、開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