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端新能源車的崛起,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成績也深受影響,強如保時捷,如今在中國汽車市場也面臨著銷量和營收雙雙下滑的態勢。然而,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跟保時捷一樣堅持車型進口的雷克薩斯,卻交出一份不同的答卷。
根據乘聯會統計的數據,7月份雷克薩斯的銷量達到17066輛,一舉奪得了進口車銷量的第一名,今年1-7月也以超10萬輛的總銷量成績排名前列。反觀其他豪華品牌,進口量與雷克薩斯差一大截。那么在群狼環伺的市場背景下,雷克薩斯做對了什么?面對汽車新四化浪潮又有著怎樣的規劃?
成績出色不只是同行襯托
現在進口車的日子不好過已經是行業共識。盡管今年7月份進口車的總銷量達到7萬輛,數量比去年同比增長了6%,更是環比上漲了15%,但是相比2018年巔峰時期平均學銷超30萬輛的數據,已經是大幅度下跌。
但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低調已久的雷克薩斯,似乎一直在悶聲發財,7月份成為進口車銷量最高的品牌,也是唯一正增長的主流豪華品牌。反觀其他豪華品牌,寶馬、奔馳、保時捷、奧迪在7月份的進口量分別是12377輛、10116輛、4471輛和3389輛。正因為有同行其他車企的襯托,使得雷克薩斯成為進口車市場的 一抹亮色。
當然了,寶馬、奔馳、保時捷、奧迪這些豪華品牌的品牌號召力、造車技術、車輛性能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現,之所以雷克薩斯能成為第一,也離不開其在華多年的口碑積累、到位的造車技術和服務等。
與寶馬、奔馳、奧迪等等豪華品牌不同,雷克薩斯是長期堅持車型進口的豪華車企,雖然現在進口車的身份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但是對于不少年齡比較成熟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認為進口車就是代表高品質和高端,因此雷克薩斯的全進口身份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何況雷克薩斯旗下車型提供的保質時期也足夠長,油車4年/10萬公里、混動車6年/15萬公里的周全免費保養政策,打消了用戶的后顧之憂,加之雷克薩斯在市場上的口碑較好,舒適且靠譜。由此可見,雷克薩斯的出色成績并非偶然。
當然,今天雷克薩斯的成績也離不開車型的降價優惠政策,以前加價銷售且一車難求, 現在卻需要降價求量,一定程度上來說,雷克薩斯的市場競爭力變弱了,但是大家也要明白,打價格戰的豪華車企不止雷克薩斯一家,甚至其他車企的降價幅度更大,十幾萬就能一線豪華品牌車型,所以市場競爭的環境對于每一家車企來說都是公平的,能夠突圍而出的車企,靠的是硬實力,至少對比同一競爭水平線的對手,有著更強的實力。
傳統豪華品牌的壓力也很大
作為豐田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面對汽車市場消費環境的變化,雷克薩斯面臨的壓力比往年更大也是不爭的事實。上文提及進口車的市場表現不如當年,主要是自主高端車越來越強,理想L7/L8/L9、蔚來ES8、問界M7/M9、仰望U8等車型的市場受歡迎度都很高,它們的智能科技配置豐富、價格相對更親民,獲得了大量年輕人喜歡。
反觀進口車,關稅的費用就注定車輛的價格門檻難以降低,同時進口車又是以燃油車為主,面對用車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優勢并不明顯,所以消費者也更愿意選擇用車體驗更好的自主高端新能源車,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主打燃油發動機車型的雷克薩斯,市場成績難免受影響。
實際上雷克薩斯也漸漸意識到電動化的重要性,在加速企業轉型,不僅在多款燃油車基礎上推出插電混動版本,還早早亮相了雷克薩斯LF-ZL概念車,這是雷克薩斯下一代電動車型的代表,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和尖端生產技術,是雷克薩斯在電動化領域的集大成者。按照規劃,LF-ZL概念車計劃在2026年才能正式推出,時間不算早,但是產品的成敗也不是以入場時間早晚來定奪的,何況LF-ZL概念車的整體實力比RZ更強,未來的表現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其實論造車資金和實力,雷克薩斯比很多新能源車企更具優勢,但是雷克薩斯家大業大,電動化轉型需要顧及的利益方比其他車企多,所以轉型步伐無法跟新造車勢力一樣快速,但是緩慢前進總比原地踏步更好,何況現在新能源車業務也基本是賠本生意,所以雷克薩斯的慢步伐,或許最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