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視頻到AIGC,快手字節重開一局
從“豆包”到“可靈”:短視頻巨頭決戰AI江湖的生死局?
2023 年,ChatGPT 橫空出世,將 AI 大模型推向了風口浪尖。轉眼間,2024 年已至,這場 AI 浪潮不僅沒有退卻,反而愈演愈烈,席卷全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下場,短視頻巨頭快手和字節跳動更是沖在了最前線,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紛呈的“龍虎斗”。
從最初的短視頻內容之爭,到電商、外賣等領域的短兵相接,再到如今 AI 大模型的正面交鋒,快手和字節這對老對手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止。如果說短視頻領域雙方打了個平手,那么在 AIGC 這條未來賽道上,誰能搶占先機,誰又能笑到最后?
這場 AI 大戰,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激烈,也更加精彩。
字節跳動祭出的“殺手锏”是其傾力打造的 AI 對話產品——豆包。這款產品不僅功能強大,能夠完成問答、創作、翻譯等多種任務,更是在價格上打出了一記“王炸”。
根據官方數據,豆包主力模型 Pro-32k 版本模型推理輸入價格僅為 0.0008 元/千 Tokens,相當于不到一分錢就能處理上千字,比行業同等模型便宜了近 99.3%。
如此低廉的價格,如同一聲驚雷,在行業內掀起了驚濤駭浪。要知道,對于企業用戶試錯成本一直是阻礙他們擁抱新技術的最大障礙之一。而豆包的出現,無疑極大地降低了這種成本,讓更多企業敢于嘗試,敢于創新。
除了價格優勢,豆包在應用場景上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目前,抖音、番茄小說、飛書等 50 多個字節跳動內部業務都已經接入豆包大模型,外部合作伙伴更是涵蓋了 OPPO、榮耀、華碩等眾多知名企業。
從 C 端用戶到 B 端企業,豆包的觸角幾乎伸向了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構建起一個龐大的 AI 生態系統。
面對字節跳動的凌厲攻勢,快手也不甘示弱,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AI 視頻生成模型“可靈”。這款產品主打視頻生成領域,其生成效果甚至可以與 OpenAI 旗下的“明星產品”Sora 相媲美。
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在體驗過可靈后,毫不吝嗇地給出了“吊打 Sora”的超高評價。眾多科技博主和 AI 創作者也對可靈贊不絕口,認為其在人物一致性、真實畫風等方面表現出色,甚至稱其為“目前世界上最好用的 AI 視頻生成軟件”。
可靈的橫空出世,讓快手在 AI 視頻生成領域一舉占據了領先地位。數據顯示,可靈內測階段就吸引了超過 50 萬用戶申請,視頻生成數量高達 700 萬,足見其火爆程度。
如果說豆包代表著 AI 大模型在應用層面的廣度,那么可靈則代表著 AI 技術在垂直領域的深度。
一個是“多面手”,一個是“專業戶”,豆包和可靈,代表著 AI 大模型發展的兩種不同路徑。
無論是追求廣度還是深耕細作,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實現商業化,讓 AI 技術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創造價值。
在這方面,字節跳動顯然走在了前面。豆包的低價策略,以及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都為其未來的商業化鋪平了道路。而快手則顯得較為謹慎,目前尚未公布可靈的具體商業計劃。
AI 大模型的商業化之路還很漫長,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走到最后。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汪華曾指出,目前國內所有 AI 應用的日活用戶加起來也不過 1000 萬,與中國 12 億的網民數量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意味著,AI 大模型的市場潛力還遠未被完全開發,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在這場 AI 江湖的生死局中,究竟誰能笑到最后?是憑借“低價策略”和“廣泛應用”搶占先機的字節跳動,還是憑借“技術優勢”和“垂直深耕”后來居上的快手?
或許,最終的答案,并不在于哪一種模式更優,而在于誰能真正抓住用戶的需求,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畢竟,對于用戶他們并不關心你用了什么技術,采用了什么模式,他們只關心你能為他們帶來什么。
而這,也正是 AI 大模型發展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