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小鵬MONA M03正式上市,13.59萬元的起售價,卻配備了全場景智能泊車系統,全系標配LCC車道居中輔助、ACC自適應巡航等功能,將高階智駕下放到20萬元市場內。
而就在前一天,華為問界新M7 Pro正式上市,同樣著重發力智駕,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甚至喊出“全民智駕”的口號。極越07首發搭載V2.0版本軟件,純視覺端到端大模型正式上車,售價同樣下探至25萬元以下,并表示“高速高架領航輔助終身免費,撕裂激光雷達陣營,率先打響純視覺高階智駕免費第一槍”。
當下,智能駕駛的戰火愈演愈烈,不僅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們將智駕視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競賽的籌碼,廣汽、比亞迪、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也在加快相關布局。一場“科技平權”正在汽車行業上演,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競爭的新陣地。
●南方日報記者 拱千舒 郜小平
智能駕駛加速滲透
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正在從上半場的電動化,轉入到下半場的智能化。車企從比拼“三電”系統(電池、電控、電機),轉入到智能化的競賽。
而智駕,也正成為消費者購車的一大主要選擇點。乘聯分會發布的《2024年6月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指出,2024年1-6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達到66.4%,當前市場仍以高價車型裝載為主,同時智能駕駛市場正處在加速滲透的窗口期。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累計搭載量達到94.5萬輛,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載量分別為70.7萬輛和23.8萬輛。預計2024年,這一配套規模將突破180萬輛,2025年突破300萬輛。
智駕能力成為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就在近日,小米宣布,SU7城市領航輔助功能即將全國開通,將在8月末向通過的用戶推送體驗(含ACC/LCC/高速NOA)。此外,還包括“蔚小理”、問界、極氪、智己等在內的20多個汽車品牌,都已紛紛推出城市NOA等智駕能力。
“25萬級最好的SUV。”余承東在問界新M7 PRO發布會上如是說。其底氣來自于,在這款新車上,包括全向防碰撞、智駕領航NCA、智能泊車等功能一一“上車”。
問界新M7 Pro搭載HUAWEI ADS基礎版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可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的NCA智駕領航功能,有效降低長途出行的駕駛強度。智能泊車方面,問界新M7 Pro支持超過160+種泊車場景,車位識別率達99.9%,車位可停率達99.9%。
核心競爭在AI
不僅是余承東要讓華為引領“全民智駕”,極越、小鵬、理想等車企也不甘落后。
在小鵬汽車十周年發布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未來10年將成為一家以AI為核心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未來10年年銷100萬AI汽車是晉級賽入場券,小鵬汽車已經率先做出AI定位轉型和AI投入布局,積極投入AI智能技術,預計在2024年Q4,實現門對門自動駕駛,實現流暢擬人駕駛,將大模型參數提升2倍。”何小鵬表示。
在華為與小鵬之后,8月28日,極越也開卷高階智能駕駛,極越ASD高階智駕包買斷價為2.99萬元,限時優惠價4999元,并免費贈送3個月。極越CEO夏一平表示:“沒有500億做不好智駕,只花幾十億做出的智駕都是‘馬路殺手’。”
短短幾日間,多家車企在智駕技術上競爭趨勢十分火熱。理想汽車也表示,持續高研發投入擁抱AI技術,基于端到端和視覺語言模型的雙系統智能駕駛技術架構同樣在7月發布,并于當月完成千人規模的測試用戶推送。
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競爭是電動化,下半場競爭是智能化,目前汽車行業已完成從功能時代向智能時代的邁入,今年將正式向AI時代邁進。未來10年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在于AI,而AI技術也將加速創新改變汽車行業。
高階智駕價格下探
25萬元的車搭上高階智駕,遠不是終點。
當汽車越來越智能化,也就意味著,它會像消費電子品一樣,功能越強大而價格越低。同時,為了以價換量,很多車企也選擇了降價,10萬到20萬價格區間的車型約占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智駕也隨著這些車型,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智能駕駛市場正進入新一輪競爭周期,性價比成為決定產品落地和快速商業化的重要因素,各大車企也在積極把握這段窗口期,快速推動智駕走向普及。
這也意味著,高階智駕價格下探趨勢明顯,加速向中低端汽車市場滲透。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正在加速高階智駕下探落地。
例如,華為選擇不依賴高精地圖的NCA智駕領航功能,嘗試去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方案,這一方案降低了成本,使得問界新M7 PRO的預售價格下探至24.98萬元起,推動智能駕駛技術正逐步走向大眾化。
小鵬推出的AI鷹眼視覺方案,無需激光雷達,實現同等高階智駕體驗,端到端大模型視覺感知能力大幅提升,也將應用到全新P7+車型上。
就在8月22日,寶駿云海開啟預售,預售價從12.18萬元到14.58萬元。寶駿汽車與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合作的靈眸智駕2.0 Max系統成功實現“端到端模型”在20萬元以內車型的首次量產落地,標志著智能駕駛技術向更廣泛消費群體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讓以往在25萬元級別及以上才能搭載的高階智駕,成為20萬元以內,甚至10萬元級別車型的標配。這同樣體現新能源汽車市場“卷”的程度。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表示,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關注和需求,已經提升到購車決策因素的第四位。易航智能創始人陳禹行也提出,在產品端與需求端同步向上發展的背景下,國內高階智駕正迎來新的發展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