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年5月起,5G-A逐步從前期的營業廳展示、友好用戶測試、重大活動保障等場景中走出,以套餐產品的方式,面向公眾用戶進行銷售。總體而言,產品價格較貴,遠超現有用戶平均消費水平,例如上海移動的5G-A套餐最低為199元,而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ARPU值約為50元,5G用戶ARPU值約為80元。這導致了90%以上的被調研用戶表示,暫時不考慮升級5G-A。
2024年是5G-A元年,5G-A商用部署加速。一是在技術標準上,2024年6月,3GPP R18凍結,這是5G-A的第一個正式標準。二是在政策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支持5G-A建設。三是運營商開啟商用部署。3月中國移動宣布5G-A商用并公布首批100個城市名單,計劃2024年內在300個城市部署5G-A;6月,中國電信發布“5G-A行動計劃”,包括八大核心能力、六大生態合作和九大核心應用;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亦開展建網行動。四是獲得了主流終端制造商的支持,OPPO、vivo、小米等廠商發布相關產品,且驍龍8Gen3、天璣9300等終端可通過OTA的方式實現對5G-A的支持。
筆者認為,盡管2024年是5G-A元年,運營商也推出了套餐產品,但目前更應該把它看作是賦能未來的基礎設施。
首先,歷史經驗顯示,新一代網絡普及需要數年。其商用后,在公眾用戶市場,供給側受限于網絡和終端成熟度,需求側受限于用戶換機周期,全面普及一般需要3~4年;在政企用戶市場,受制于基礎設施成熟度、商用成本、標桿案例價值等,周期可能更長。
其次,5G-A發展成熟度不足。一方面,網絡尚待完善,即便是5G-A建網領先的上海,預期到2024年末,5G-A的基站數達也僅達到5G的40%左右;另一方面,終端也待完善,目前支持5G-A的終端均為各廠商旗艦機型,只有價格進入千元時代,才有望規模普及。因此,率先公布商用計劃的中國移動表示,需要加強產業生態建設,爭取到2026年實現全量商用。
最后,5G-A應用尚待挖掘。在網速方面,從5G到5G-A,雖然實現了從千兆向萬兆的躍升,尤其是上行帶寬,但對于已經“網速富裕”的5G,缺乏實質性的意義。在時延、感知、效能等能力的應用上,仍需要進一步挖掘。為此,該套餐在面向公眾用戶推廣時,應盡力凸顯5G-A能力,包括為商旅、游戲、直播等三大用戶群提供服務,并在套餐中融入人工智能、云電腦等對時延、速率要求較高的應用。
由此可見,隨著未來網絡建設逐漸完善、終端形態日益豐富,5G-A將被有序推廣,為數智產業發展賦能。
在通信行業,5G-A是從5G向6G過渡的階段,按照移動通信經驗,“偶數世代”(如2G、4G)是成熟代際,而“奇數世代”(如1G、3G)是布局代際,因此為了讓通信網絡能夠給產業發展提供更有效的基礎設施,需要發展5G-A。在公眾應用市場,“基礎設施先行,應用產業逐步填充”是常規路徑,5G-A能夠帶動潛在創新內容或應用的發展,例如一直處在待發展中的XR市場。
在政企應用市場,盡管5G的核心應用市場被認為是政企市場,但前期發展未達預期,重要原因是5G網絡的成本、性能尚未完全匹配規模化行業應用的要求,而5G-A和未來的6G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抓手。例如5G RedCap對終端成本、能耗的降低等。
目前,我國運營商在各地積極部署5G-A網絡,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網絡基礎,例如如火如荼的低空經濟。未來,隨著基礎設施和商用模式的不斷成熟,5G-A將迎來全量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