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大模型應用都想成為爆款,企業正站在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引入人工智能會否真的降本增效,跟不跟?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機遇,也是一個需要理性對待的未來。
近日,北京商報社深藍媒體智庫系列沙龍開啟人工智能之旅,走進中科海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大模型創業公司、技術服務類企業等代表,就當下企業引入人工智能的發展、泡沫、瓶頸、方向、應用,包括前沿技術和人才培養,碰撞出啟發性的思考。
CAAI基礎專委會副主席陳志成:
人工智能相關比賽可促進基礎原始的創新
“科學普及和科技轉化十分重要,相對來說人工智能還是比較新的領域,很多人沒有系統化的了解”,“智新杯”執行主席、CAAI(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基礎專委會副主席、IS4SI(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副主席陳志成在活動中表示。
介紹CAAI主辦的“智新杯”大賽時,他稱,“‘智新杯’(智能創新杯)是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主題的科技類創新大賽,目的是做人工智能基礎原始的創新,是CAAI中唯一一個綜合類的賽事”。
更詳細點說,“智新杯”的主題是“智能創新,人機共融”,旨在引領人工智能原始基礎創新,促進關鍵技術應用落地;展示我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培養創新意識,助力創新創業;專家優勢,項目路演促進項目孵化。
CAAI-2024“智新杯”全國人工智能機器人創新大賽有包含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北京、江蘇、廣東、陜西、內蒙古、東三省等多個省市的數千支隊伍報名參賽,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全面展示了參賽選手在人工智能基礎創新、機器人技術創新、場景化應用創新等多個層面的綜合能力。
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態部副總經理段永華:
機器人+大模型既是全新的生產工具,也是新的生產者
“大模型經歷了最初的熱潮以及后續的降溫,對大模型的認知已經趨于理性。”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態部副總經理段永華回顧了大模型興起兩年來的變化。
在他看來,生成式AI對生產力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從根本上說,大模型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從生產力的三要素來說,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勞動者都將被生成式AI重塑。大模型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勞動者和生產工具正在發生重大的變革,“比如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既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工具,也是新的生產者。今天具身智能還沒有真正成熟,假設五年以后,如果世界上真有20億臺智能機器人遍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這個世界的改變將比移動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更大”。
“在這樣一個生產資料、生產者和生產工具都被生成式AI產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會產生新的生產關系,從而對整個社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不管是傳統產業數字化還是構建新興的產業、發展未來的產業,在新技術、新動能支撐下才有這樣的可能性”,段永華說。
他表示,“要把大模型真正用好,得把數據治理好,說到底大模型是一個通用人工智能,如果它不能和企業本身的知識體系,和IT系統里面數據體系建立連接的話,就是一個普通的聰明一點的人而已,一個智能體而已,跟企業業務的結合是比較弱的。這可能是企業初步嘗鮮之后,引入大模型后第二步要做的最基本工作。當下能夠充分利用大模型的個體和公司,將會在競爭中具備一定的優勢,to B(企業)和to C(用戶)都有著巨大的機會”。
商湯科技智慧體育事業部市場負責人俞晨曦:
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運動員精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