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字時代的創新型經濟形態,上海直播經濟發展態勢迅猛,已成為拉動市場消費的重要力量。昨天,上海市商務委等多部門印發《上海市推動直播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擘畫上海直播經濟的發展圖景。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上海直播電商零售額力爭達到6000億元,直播經濟各類主體規模不斷壯大,形成10個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直播平臺,培育一批規模大、帶動作用強、國內有影響力的主播服務機構(以下簡稱MCN機構),打造一批國內知名的各類直播活動IP品牌,梳理發布100個特色直播場景。
支持直播平臺做大做強
直播經濟以直觀、互動、實時的特點,打破了傳統消費模式的時空限制,讓消費者能夠更加便捷、全面地了解商品和服務,激發購買欲望,促進商品銷量。同時,直播經濟的觸角不局限于商品銷售,其在服務消費領域也展現出巨大潛力。通過直播,餐飲、文化、旅游、體育等行業能夠以更加生動、個性化的方式展示自身吸引力,從而激發消費潛能。
據復旦大學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數字消費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報告》,2023年上海線上消費規模達到1.59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直播零售額達到4371.0億元,同比增長20.9%,遠高于同期網絡零售增速。截至今年8月,上海現存直播相關企業2.5萬余家。其中,今年1月至8月,新增相關企業近7000家。目前,上海的直播機構數量、活躍電商直播間以及頭部MCN機構數等均處于全國前列。
從長遠來看,推動直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圈,這包括加強直播平臺建設、培育壯大MCN機構、加快直播經濟模式創新等。因此,《行動計劃》指出,支持直播平臺做大做強,鼓勵有實力的直播平臺拓展海外市場,擴大國際影響力;支持直播基地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對MCN機構的培育、孵化和服務,提升選品中心、共享直播間能級,完善培訓實踐、生活保障等配套設施和服務,強化公共服務能力;促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區塊鏈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支持直播平臺開展智能客服、消費智能分析、商品溯源等創新探索,增強用戶體驗,優化運營策略。鼓勵企業探索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優質內容產出能力等。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優化產業生態,《行動計劃》還提出推動直播經濟與傳統產業聯動發展。具體來說,以直播帶動產業,鼓勵直播平臺深度嵌入本市工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幫助企業打開銷路、拓展市場、提升能級,促進產業穩增長。同時聚焦服飾尚品、化妝美品、精致食品等上海本土制造時尚消費品,鼓勵制造業企業通過直播促進原創設計和品牌建設,打造“上海時尚出品”品牌與創新產品。還要推動直播平臺、MCN機構與本地特色產業、產品的供需對接,探索個性化定制等創新生產模式,豐富產品供給。
完善直播人才培養體系
2023年年底,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視頻平臺累計催生了互聯網營銷師等174個新職業,產業全鏈條崗位缺口達800余萬。直播電商風口下,專業化、高素質的行業人才成為最緊缺的資源痛點。
如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直播行業,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推薦直播企業納入本市人才引進重點機構目錄;鼓勵各區根據直播人才對區域發展的貢獻,在特殊人才引進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支持直播經濟從業人員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優化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證明材料等;鼓勵符合條件的從業人員個體繳存住房公積金并享受相關公積金使用政策。
此外,上海還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直播人才培養體系。在加強直播技能人才供需預測和培養規劃的基礎上,推動直播基地、企業聯合高校、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開展技能培訓以及產、學、研合作對接,提升職工培訓的實操性和適用性,積極落實企業職工培訓補貼政策。支持企業、行業組織、各類院校等開展直播經濟領域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企業完善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引導企業建立以體現技能價值為導向的崗位使用、職級晉升、薪酬待遇制度。
“保駕護航”直播經濟,也少不了政策的支持引導。《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金融機構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開發符合直播經濟主體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貸款投放力度。鼓勵各類風險資本支持直播經濟發展。探索建立完善金融服務新興產業的專業化機制,支持直播經濟業態、模式創新。依托本市商務高質量發展、新基建貼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政策,加大對直播經濟集聚區、直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創新型直播項目的支持。發揮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
下一步,聚焦直播經濟產業鏈,上海還將支持各區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直播經濟集聚區。其中,長寧區發揮平臺經濟和時尚創意產業雙引擎發展優勢,打造時尚消費為引領的直播經濟集聚區;楊浦區發揮直播平臺集聚優勢和影響力,打造集優品好貨、內容創作、人才培養、公共服務于一體的數實融合直播經濟集聚區;松江區依托 G60 科創走廊在線新經濟實踐區賦能實體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品牌產銷融合直播經濟集聚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打造“長三角虹橋直播產業帶選品基地”,不斷提升品牌孵化和人才培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