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汽乘用車官宣高層調整半個月后,2024年成都車展期間,“營銷悍將”俞經民首次以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的身份,在公開場合現身。
“從安亭到安亭,是一個輪回,謝謝領導、謝謝組織的信任,讓我回到了40歲的狀態。”8月30日,在成都車展上汽榮威展臺,俞經民接受包括鳳凰網汽車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
40個月前,從上汽乘用車調往上汽大眾,俞經民是“從安亭到安亭”;如今,從上汽大眾回歸上汽乘用車,依舊是“從安亭到安亭”。
這背后不僅是兩家公司距離上的接近,更是戰略思考的不謀而合。在俞經民看來,榮威是“新大眾”,二者在路線及思考上很相似——靠譜且不炫技。
40歲,則是十年前俞經民初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的年紀。當時,處于低谷的上汽乘用車,在俞經民的帶領下逐漸走出銷量持續下滑的泥淖。
十年后回歸,上汽乘用車面臨著不一樣的市場挑戰,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格局,也和十年前并不一樣。
這一次,俞經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然而,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俞經民沒有調整的時間。“我們沒有適應期。”
他將上汽乘用車全新的高管團隊,形象地比喻成了《西游記》中的五人取經團隊,要去用戶身邊取經,讓營銷回歸本質。
“所有主機廠以營銷副總帶頭,去用戶身邊取經。王俊(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扮演唐僧,仇杰(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是孫悟空,胖頭魚(俞經民)就是八戒,祝勇(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是沙和尚,邵景峰(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是白龍馬。”俞經民詼諧幽默的風格不變,但此番歸來,他對行業的思考和判斷,變得更遠更深刻。
在他看來,市場進入到了淘汰賽,即將迎來大風大浪的五年。面對這場淘汰賽,不僅要真正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抓住機會,盡量避免錯誤。優勝劣汰、勝者為王。
上汽乘用車最新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8月,上汽乘用車全球零售銷量超5.8萬輛,持續環比增長。前8月,上汽乘用車累計銷量超過53.4萬輛,同比增長超7.9%。整體來看,上汽乘用車保持著不錯的上升勢頭。
隨著俞經民的回歸,堅持長期主義的上汽乘用車,面對復雜的市場挑戰,將兼顧當下與更遠的未來,持續突圍,尋找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卷價格”是市場拼殺,“卷價值”要放眼全球
俞經民回歸上汽乘用車,是眾望所歸。對于目前的上汽乘用車而言,需要一個足夠了解上汽乘用車體系發展情況、又對行業趨勢有著清晰判斷的掌舵手。
他是汽車行業公認的營銷高手,“車圈胖頭魚”是車圈最為成功的高管IP之一,幽默風趣的講著“段子”的俞經民,和用戶很親近,也很接地氣。然而,幽默背后的另一面是,俞經民看待問題很全面、對待行業的洞察頗有遠見。
10年前,俞經民出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時,上汽乘用車對榮威與名爵兩個品牌進行了更明顯的品牌區隔,名爵向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榮威則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兩個方向發力。從今天來看,這的確是行業在過去幾年很明確的幾個發展大方向。
如今,上汽乘用車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在“價格戰”裹挾著的大浪淘沙之中活下來。
針對近幾年行業的價格戰,俞經民有著很清楚的認知。
從主機廠的角度來看,“卷價格”只是市場的拼殺,有些企業可能在成本上有優勢,“卷價格”是為了搶市場份額。這是阻止不了的,關鍵要看怎樣卷。
在俞經民看來,“卷價值”不僅要針對中國市場,更要放眼全球。
事實上,俞經民是上汽集團中最早提出出海戰略的。2011年,俞經民在上汽集團海外經營籌備組擔任組長時就決定,上汽通用乘車要走出去。如今,每賣到歐洲10輛車,其中有7輛都是上汽乘用車提供的。
針對今年以來引發中國汽車行業強烈討論歐盟加征中國汽車進口關稅的問題,俞經民也作出了回應。
“關于歐盟關稅這個問題,歐盟說上汽不配合,不交出電芯的配方,要交高價關稅。調查里面還有比亞迪,我們沒有交配方,難道他提供了嗎?這是不可能的。不就是我們在歐洲賣得多嗎?”俞經民說,“我們全球化戰略走得比較早,沖得比較猛。我們是有這個基因在的。”
榮威今年目標20萬+,技術、營銷齊發力
“今年,我們(榮威)的銷量目標是20萬+,我們腳踏實地,逐步來,在架構、人員、關鍵方法論上我們都會做一些調整。”事實上,對于回歸之后的第一仗,俞經民回歸之后很快定下了很明確的目標。
他坦言,榮威將會做好“近、中、遠”計劃,兼顧當前與長遠的各項關系。眼下,榮威需要擦亮技術品牌標簽,營銷要回歸本質,聚焦用戶需求,離用戶、媒體、經銷商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