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以“轉型發展 綠色未來”為主題的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將在昌平區未來科學城開幕。在這個能源企業匯聚之地,圍繞能源轉型有了哪些探索?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大會開始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了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內多家入駐企業,了解他們在能源轉型的大變革之下如何發力,共同助推昌平區成為能源轉型的創新高地。
加速布局面向未來新興能源產業 部分技術實現世界領先
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氫能被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能源領域創新策源地,“能源谷”入駐的多家企業早已布局氫能產業,其中不少項目已經實現落地投產。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能院”),早在2014年就開始布局綠氫制備技術,目前已經在高效堿性電解制氫技術、電氫耦合技術、氫能綜合利用技術、下一代電解制氫技術等領域具備豐富研究和工程經驗,具備了氫能全產業鏈研發能力。由清能院氫能實驗室研發設計的華能彭州水電解制氫科技創新示范項目2021年下線,是當時世界上單臺產能最大的堿性制氫電解槽,產能達到1300Nm³/h。今年年初,該項目已經實現商業運行,也成為目前產能最大的商用執行設備。“可以說,在堿性制氫電解槽技術方面,我們實現了世界領先。”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氫能技術部二級業務經理郭偉琦說。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同樣較早布局了氫能研發,謀劃全產業鏈,從上游制氫、中游儲氫到下游加速利用,低碳院圍繞氫能研發了多款產品。其中,低碳院自主開發的快速加氫機技術具有多重防超壓、超溫、過充、靜電保護、氫泄漏監測保護、斷電保護等控制策略和功能。可實現物流車3-5分鐘、大巴車最快5分鐘加滿,加注能耗降低25%,精準的氫氣加注實時調節技術,氫氣加注充滿率高達95%-100%,目前,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座加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