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數據,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成為新增主力電源。
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新型電力系統已逐漸成形。水電、火電機組占比減少,而常規新能源機組對電網的主動支撐能力不足,暫態過電壓、寬頻振蕩、鎖相失步等新能源并網穩定問題頻發,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問題愈加突出。構網型技術借鑒同步發電機的運行機理,將實際工程中廣泛應用的變流器從電流源轉變為電壓源,提高了變流器的電壓、頻率支撐能力,改善了電力系統強度,增強了電力系統穩定性和抗擾性,因而被視為破除“雙高”魔咒的法寶。
無獨有偶,2024年6月,兩部委在《關于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再次明確要求,發電企業要探索應用構網型新能源、各類新型儲能等新技術,提升新能源功率預測精度和主動支撐能力。
市場呼喚之下,南瑞繼保、華為、陽光電源等新能源裝備企業陸續推出構網型技術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擁有構網型技術的企業仍然是鳳頭麟角。企業若在電力電子領域沒有一定積累、不具備電力設備自主研發能力、不懂電網的需求,很難實現構網型技術產品的落地應用。
北極星注意到,業內有一家企業——思源清能電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源清能”),早在2020年就已經開展基于SVG的自同步電壓源的研究,并在2023年初發布了構網技術平臺。今年以來,思源清能在西藏、河北、廣東等地進行構網型項目的實際應用。不得不說這家企業對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研究透徹,四年前就開始布局構網技術,并已經領先同行進入實際工程應用階段。目前思源清能基于構網技術平臺已推出了構網SVG、靜止同步調相機(SSC,Static Synchronous Condenser)、構網儲能系統三類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