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本地生活有了最新進展。
36氪獨家獲悉,針對餐飲類目團購,小紅書9月3日起開放全國49個核心城市,傭金費率即技術服務費為0.6%,暫免商家保證金,目前這一規則僅限餐飲商家,并未對其他本地生活類目開放。
一位接近小紅書的人士告訴36氪,目前該業務由小紅書交易產品團隊下屬開放平臺產品發起,主要任務是提供相關交易產品,包括商家可以自助入駐經營的產品,以及配套的代運營服務商產品。該團隊人員不多,沒有BD(商務拓展),現階段將依靠第三方服務商拓展商家關系。
對此,小紅書暫無回應。
這次調整之前,小紅書僅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5個城市開放餐飲團購。這次調整除去該5個城市外,涉及多個省會及一線城市,也包括臨沂、惠州此類三線城市。
多位小紅書本地生活服務商告訴36氪,如今這49家城市的餐飲商家可以自行入駐團購,也可以選擇第三方服務商接入,但其他城市暫未開通,無法核銷。除此之外,一位服務商提到,“如果是49城內的其他本地生活業務,例如酒旅,雖然沒開放店鋪團購,但可以通過第三方上架產品,在小紅書內閉環下單”。
在用戶端,用戶可以通過地區下方的“探索”入口進入團購選項,此前小紅書的團購套餐入口較深,用戶需要在相應的話題及筆記中,才能夠找到購買鏈接。
從去年4月開始試水本地生活業務后,小紅書的進度并不算快。2023年4月底,小紅書上線咖啡品類團購活動,官方賬號“土撥薯”開始活躍,這一活動被外界視為本地生活的起步。同年5月,小紅書開始在上海、廣州試點團購套餐,品類聚焦咖啡和茶飲。該年7月,官方探店合作中心開始在北上廣深上線,將此前單純的探店內容延伸到交易環節。
對于這一年多本地生活業務的進展,有接近小紅書的知情人士告訴36氪,“從內部來看,聲量很小。早期人有不少,運營和BD的人數,有大幾十人,比得上當時買手業務的人了。”
本地生活是近兩年少數看得見增量的市場。根據艾媒咨詢,預計2025年,國內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2.5億元,尤其是下沉市場的潛力仍待挖掘。在小紅書開城之前,抖音和美團已經在本地生活上爭奪地你來我往,對小紅書來說,這個入局并不算早。
作為一個被人熟知的種草平臺,小紅書這兩年一直在嘗試完成從“種草”到“拔草”的消費閉環,但“流量導向的電商”和“流量平等的社區”之間存在的矛盾,始終是小紅書商業化保持克制的原因。在本地生活大戰中,其他平臺給出的樣本是——用流量、低價和鐵軍發起猛烈攻勢,以此邏輯看,小紅書開展本地生活業務難度并不小。
首先,追逐低價與小紅書一直以來的平臺調性相違背。其次,在流量方面,前述小紅書服務商稱,相較去年5月的上海廣州團購試點,這次開城后,小紅書還未提及流量傾斜的內容,當然也可能與目前仍處于內測階段有關。而美團模式中最“重”的BD鐵軍,小紅書目前也沒有直接下場。
一位行業人士稱,“如果只依靠服務商去做,很容易一地雞毛。”原因在于服務商逐利導向,可能會為了完成考核目標而動作變形。36氪了解到,小紅書目前已經對服務商建立了以數據導向的淘汰制,包括月新增POI覆蓋量(>=20個)、月訂單量(>=600個)以及商戶客訴率三個維度。對新增上線和訂單量的考核,目的是激勵服務商盡可能更多、更快地簽約餐飲門店,但如果客訴率大于平臺均值,服務商可能最終還是無法通過考核。
除此之外,對本地團購來說,門店布局更廣、消費人群多元化的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往往能幫助平臺快速形成規?;厔?,但目前來看,對于小紅書的邀約,一些連鎖品牌仍在保持觀望。
一家千店連鎖餐飲品牌告訴36氪,早在上半年,小紅書已經邀請其提前開通團購白名單內測,但品牌的顧慮在于,“現有的渠道已經很多,開拓一個新渠道又意味著新投入的人力物力,會等到明年市場有檢驗之后。”
目前,上述服務商已經在嘗試大量邀約中尾部商家,不少商家表示低傭金確實具有吸引力,但部分人依舊在持保留態度,“一是參與團購要花費600元開通小紅書專業號,再加上服務商操作費,讓一些從未做過小紅書的商家存在顧慮;二是小紅書過去對商家的治理比較嚴格,大家會期待后續會有一些緩和。”
除此之外,36氪還了解到,小紅書本地生活在今年6月前曾經嘗試過酒旅和到店綜合團購,但很快下線。酒旅雖沒有餐飲高頻,但利潤頗高,例如抖音就在2024年第3季度上調了住宿類目費率,從原先的3.0%-4.5%上升至8%,美團酒旅板塊的傭金費率則在8%-12%之間。
本地生活作為一個綜合業務,對平臺的用戶結構、消費特點要求多樣化,這些年小紅書已經在做出嘗試,例如小紅書曾經想打破以年輕女性為主的社區環境,不斷擴充男性用戶感興趣的品類,游戲、科技數碼、體育賽事等等內容也不斷增加,一度讓男性用戶的注冊量增長1550%。
只是愿意參與團購的消費者,往往最看中的只有性價比。根據過往經驗,對小紅書而言,后續如何給出足夠低價的團購,如何平衡社區氛圍和交易行為,如何給到服務商足夠豐厚的抽傭和激勵體系,都決定了它究竟能在這個萬億市場分到多少蛋糕。
有行業人士認為,如果小紅書后期不像其他平臺邏輯那樣,做“流量+低價”的團購思路,那么小紅書在本地生活上的野心或許還是在于廣告,而不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