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4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沈陽開幕。華晨寶馬作為受邀參會代表,以全新BMW 5系為核心,展示其在數字化生產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果。
此次大會旨在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據介紹,作為寶馬集團與中國經濟共創共贏的典范,華晨寶馬以數字化的“科技魔法”賦能生產制造,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鑄就汽車仿真領域的“超級大腦”。
重新定義汽車研發
AI仿真技術助力全新BMW 5系智能制造
作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模擬方法,AI仿真技術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和數據驅動模型,對汽車研發和生產中的各種場景進行虛擬仿真和性能預測,以快速優化設計、提升安全性并顯著縮短研發周期。從零部件的耐久度、強度分析,到整車安全碰撞測試、電池壽命評估,以及流體動力學和噪聲振動分析,AI仿真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借力AI,華晨寶馬不僅優化了研發過程,也確保了更高產品質量,展現了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這在全新BMW 5系身上得以體現。據了解,華晨寶馬自主研發創領行業的AI仿真技術,將智能化提升至全新高度,其突破意義在于效率與精度的提升。例如,在碰撞測試仿真中,傳統超級計算機需要40小時完成的仿真計算,寶馬的AI技術僅需10秒,效率提升超過98%。在動力電池設計階段的性能評估與預測中,仿真計算時間由240小時縮短至30秒,精準控制溫差在6℃以內。通過AI技術的加持,寶馬能夠進行更多次的精準測試,從而在設計階段就能實現更穩定的車輛性能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這種高效的研發流程不僅優化了產品質量,還確保了更安全、可靠的用車體驗,帶來了更可持續的駕乘感受。
AI圖像識別技術,讓缺陷“無處遁形”
華晨寶馬介紹,在創新純電動BMW i5的制造過程中,深入應用自主研發的AI圖像識別技術,推動動力電池生產質量檢測的革新。這項技術結合多種算法模型,能夠精準識別生產過程中圖像中的產品缺陷信息,確保生產線的高效穩定運行。特別是在電池模組的檢測環節,無監督學習算法的應用減少了對負樣本的依賴,實現了對異常情況的雙重精準判斷。這一基于“人機交互、人機配合”的創新理念,將實時數據和遠程質檢功能引入生產體系,顯著提升了檢測的效率與精度。
在智能制造領域,寶馬在業內率先部署了代號為“燈塔”的人工智能平臺,作為“超級大腦”為寶馬在國內的所有生產和運營提供數字賦能。目前,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已上線了約100項AI應用。“燈塔”平臺有效解決了傳統AI散點應用面臨的門檻高、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使生產體系愈加“聰慧”,真正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全新BMW 5系的誕生地——華晨寶馬大東工廠,其沖壓車間行業首創的自研AI智能質檢系統以及涂裝車間的AI視覺檢測系統,檢測準確率可逐步趨近于100%,提高了生產效率并優化了產品質量。“燈塔”平臺對AI應用持續進行訓練和優化,大大提升了效率和準確度。
截至目前,全新BMW 5系是該級別唯一一款包攬了全球范圍5個權威評測5星成績的車型(包括中國C-NCAP, 歐盟E-NCAP,美國IIHS,韓國K-NCAP——獲評“2023年度最安全車型”,澳大利亞A-NCAP)。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AI技術在提升車輛安全性方面的顯著作用,并凸顯了全新BMW 5系在全球安全標準中的卓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