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國手機市場,注定是攻防兇猛的一年。
開局一季度,市場排名再次生變。4月25日,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926萬臺,同比增長6.5%,市場表現高于預期。
其中,榮耀首季度在中國市場以17.1%的份額拿下第一,同比增幅達13.2%;華為自去年8月底回歸以后快速恢復,市場份額達到17.0%,并列第一,同比增幅超過100%;OPPO、蘋果和vivo分別位列第三至第五位,對應的市場份額為15.7%、15.6%和14.6%。
對比上一個季度,前五的排名就發生不小變化。根據IDC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市場份額排名依次是蘋果、榮耀、vivo、華為和OPPO。
環比來看,前五家品牌并未變化,依然是巨頭之間的爭奪戰,但是座次有調整,榮耀和華為直接上升登頂,蘋果則從20%市占率下滑到了15.6%。同比來看,除了榮耀和華為增長外,其余三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14%~20%的市場份額之間,頭部手機廠商在中國市場激烈角逐。IDC進一步指出,得益于榮耀和華為等廠商的良好市場表現,推動了整體Android市場同比增長9.3%。iOS市場依然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比下降6.6%。AI大模型的落地使用以及折疊屏依然是Android手機在高端市場與iOS形成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市場回暖:頭部廠商競爭加劇
談及國內一季度市場,IDC中國區副總裁王吉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首先,從排名上來看競爭非常激烈。其次,有AI加持的手機廠商增速表現更好,比如榮耀。一方面華為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以后,打亂了原有的整體格局,另一方面榮耀在這個背景下繼續保持增速,而且成為了第一。”
IDC的數據顯示,基于榮耀Magic6系列及折疊屏系列的表現,今年第一季度榮耀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份額提升明顯,出貨量同比增幅高達123.3%,高端市場份額僅次于蘋果和華為。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向記者分析道:“國內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蘋果占據最大的份額,但是蘋果處于下降趨勢,由去年同期近70%的份額下降到今年56%左右。第二位是華為,隨著去年下半年回歸,華為高端系列勢頭迅猛,但最大的問題還是供應限制,導致份額不能進一步的提升。”
整體而言,今年手機市場呈現復蘇之勢。郭天翔指出,雖然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但是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實現“開門紅”,并且高于預期,說明整個行業正在繼續呈現向好的趨勢。同時,頭部廠商競爭加劇,各家戰略上的差異化使得今年市場格局充滿變數。整個手機行業還是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突破推動消費者換機,延續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良好趨勢。
招商電子的最新報告也體現了產業上升的風向:“我們認為消費電子產業鏈景氣度已在觸底回升,Q1手機/PC等終端需求延續弱復蘇。AI融合新品與Smart EV等創新亦在加速。蘋果近期AI進展不斷,產業鏈處于歷史估值底部;華為Pura70上市引發市場關注,新興市場持續景氣,低基數下預計H1大部分安卓鏈公司業績同比增速較可觀。”
布局未來:AI成競爭新焦點
根據IDC預測,2024年起新一代AI智能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換機潮。
毫無疑問,AI已經成為手機產業鏈角逐的一個新賽道,芯片廠商、終端廠商、云服務商、應用廠商都已經加入進來。手機廠商基本都已經發布了AI大模型,包括華為的盤古大模型、榮耀的魔法大模型、三星的高斯大模型、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vivo的藍心大模型等等,蘋果也將在今年公布生成式AI戰略。
王吉平談道:“去年是AI終端的元年,今年則是AI終端最重要的一年,也是磨合和發展的一年。我們看到有很多事情在調整和發生,比如國內廠商的路徑和全球略有不同,很多(國內)廠商都發布了自己的AI智能體。根據IDC的總結,國內智能體的思路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語音的助手喚醒,第二是端側要有模型,第三是智能體里有開發平臺。”
目前,國內的頭部手機廠商都有AI相關的戰略,語音助手、端側模型已經成為標配,端云結合的算力配置更是成為趨勢。
以榮耀為例,在ChatGPT等生成式AI問世之前,榮耀已探索端側AI及平臺級AI技術原型。榮耀CEO趙明認為,2024年是AI設備主流化的元年,今年榮耀的AI戰略就是通過把AI整合到MagicOS和所有榮耀設備中,從而提升體驗。
近日,趙明在接受采訪時還提到了“AI四層架構”理論,第一層是AI使能跨系統、跨設備的融合,第二層是AI重構單終端的操作系統,第三層是AI在端側的應用,第四層是AI的端云協同。
同時,他也指出:“手機AI不等于AI手機。”在趙明看來,AI手機意味著用AI來重構和使能手機應用和操作系統,以及消費者體驗和業務邏輯的方方面面,AI是根基,AI在手機上是無處不在的,這才能叫AI手機。”
趙明認為:“某種情況下,手機是我們器官的延伸,它要懂我,要成為個人能力的一部分。”比如出行時,到地鐵站手機就會自動彈出乘車碼,到機場會彈出登機牌,到電影院會彈出取票碼,設備和服務始終跟隨人。
這些背后則是AI在底層的智能化支持,雖然目前AI手機占比還較小,但是已經和折疊屏一樣成為新驅動力。IDC預測顯示,到2024年底,下一代AI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近15%,比2023年的約5100萬部有了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