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長虹供應鏈管理中心的辦公室里,采購主管龍婷和同事們圍繞長虹集團“第三方行業數據服務采購”項目召開的頭腦風暴會議正在火熱進行中。
“我們可以先與他們就采購業務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再對照公司服務管理要求,選擇合適的采購方式,確定全采購業務的關鍵過程及重點要素,既要做好需求調研,還要做好市場摸底。”采購主管龍婷說道。
而這樣的場景在一年多前,在長虹可能還很少見,這就要將時間線拉回到2023年。
去年3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眾多國有企業發布了推薦性標準《國有企業服務采購操作規范》,但此時長虹在服務采購領域的規章制度及業務規范化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領域甚至還是空白。
“當時行業內也沒有多少可以借鑒學習的經驗,相當于我們要從零開始。”
就這樣,長虹供應鏈管理中心高級經理彭啟志和同事們接下了這個硬任務——完善長虹供應鏈服務采購業務操作,為長虹各產業單元及平臺部門做好參謀、賦能、監督及服務,提升長虹服務采購的管理與業務操作能力。
參謀:做好服務采購“指南針”
“服務采購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個性化、差異化。”
彭啟志介紹道,相較于傳統物資采購而言,服務采購的顯著特征在于標的物的無形性、需求的高度定制化、采購流程的靈活性以及管理策略的創新性,這些特性共同構筑了服務采購領域“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獨特風貌。
在這樣的背景下,長虹供應鏈管理中心整個團隊集思廣益,根據《國有企業服務采購操作規范》的內容,結合長虹服務采購實際情況,歷時6個月,完成了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比價、單一來源共五份采購業務操作手冊,涵蓋了從需求識別與確認到合同歸檔等17個業務過程。
“這份手冊就好比一個‘指南針’,新手‘小白’拿到手冊都可以直接上手操作。”
彭啟志說,這份16萬字的手冊,不僅規范了長虹服務采購的業務流程,優化了部分管理要求,也為長虹服務采購業務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賦能:可復制服務采購管理模式
服務采購“千人有千面、百事有百方”,面對采購規模龐大、業務單位眾多且業務形態復雜多樣的實際情況,長虹供應鏈管理中心再次開始了思考。
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是什么?服務采購典型場景有哪些?面對這些困惑,長虹供應鏈管理中心精選了物流運輸、廣告宣傳及IT服務三大領域,作為服務采購業務操作指南的試點項目,通過指南為業務全過程操作“答疑解惑”和提供業務“快速通關”的“示范性模板”。
“在物流運輸試點項目中,我們聯合長虹民生物流、智易家等業務單位,從服務采購業務的全過程進行了深入溝通與探討。”
龍婷介紹,通過典型案例打樣、常見問題解答、高效合規操作技巧凝練等,歷時3個月,最終形成了一份32頁的操作指南。
該操作指南發布后,不僅為各業務單位運輸服務采購解決了“業務操作無標準、業務問題無答案”的困惑,還將業務采購周期從原來平均15天縮短到10天,實現了采購業務操作“既安全又高效”的目標。
“通過試點項目的實施,我們旨在探索出一套科學、高效、可復制的服務采購管理模式,為公司的服務采購實踐提供有益借鑒與參考。”龍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