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新消息,OpenAI的新模型o1來了,達到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水平。”14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數學科學學院講席教授金石,告訴全國科普日活動參與者。在今年暑假谷歌DeepMind推出的AI模型達到國際奧數競賽的銀牌水平時,這位數學家就預言人工智能大模型很快就能“拿金牌”。
“千館并進 筑基科素”上海科技館站聯合行動。賴鑫琳 攝
根據官宣,OpenAl將發布OpenAl o1的預覽版,并稱“這是一系列新的AI模型,旨在花更多時間思考,然后再做出響應。”據稱,這些模型可以推理復雜的任務并解決比以前的科學、編碼和數學模型更難的問題。業界分析認為,在解決博士水平的物理問題時,“前作”GPT-4o還是“不及格檔次”的59.5分,而OpenAl o1一步達成“優秀檔”,可獲92.8分。對此,身為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聯席主任、歐洲科學院院士的金石自嘆不如,笑言金牌水準的國際奧賽題目自己也未必會做。
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為響應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組織開展的“千館并進 筑基科素”聯合行動,上海科技館與上海交通大學在自博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聯合主辦“科際穿越·科創校長空間站”全國科普日專場活動。金石等教授與受眾探討了數學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數學工具解決人工智能中的復雜問題。
金石(左二)、陶璐娜、嚴駿馳受聘為首席顧問。徐瑞哲 攝
他與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學院的教授嚴駿馳、南模教育集團的上海市特級校長李嘯瑜等,一起走進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館長有約”環節,分享“從科學知識到科學素養”。倪閩景笑著問全場的小朋友,數學、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關系“聽懂了嗎”?他笑言,“如果不懂,卻還在聽,這就是科學素養;如果懂了,而且相信了,這更是科學素養;如果完全懂,但不完全相信,那就是屬于科學家層次的科學素養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聘任的科創校長空間站“首席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女子10米氣手槍奧運冠軍陶璐娜也參與跨界對話。對于數據科學,她直言,在拿到奧運冠軍又打破世界紀錄后的一段時間也曾出現一個低谷,當時不怎么聽得進教練的話。但交大、體科所、氣槍廠商等研發的“槍神2000”訓練系統,用數據證明了教練的話:她扣動扳機時的穩定性確實還有提升空間。陶璐娜還通過視頻分享了關于激光射擊課程在校園推廣的進展,以及她對體育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深思。
自博館“科普集市”。賴鑫琳 攝
當天,館內“科普集市”展出上海交大自然科學研究院學者們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于AI技術在生物醫藥、醫療、農業、教育以及未來腦科學和量子計算等多個領域應用。電氣工程系、能源互聯網科普教育基地的師生們帶來《磁石村記:混沌之亂》磁流體與電磁力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將磁流體科學實驗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大禹治水和儺戲相結合,引領觀眾探索磁流體的奇妙之處,感受電與磁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