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菱汽車退出中國市場”這個熱點事件,引起了大家對小眾日系品牌的關注。它們原本因為鮮明的特性得到了一批鐵粉,但在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過于堅持自我,銷量逐漸下滑,成為邊緣企業。
除了三菱外,斯巴魯在國內的生存狀態也不容樂觀。
作為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旗下的汽車品牌,斯巴魯因為水平對置發動機和全時四驅系統擁有一批追隨者。
斯巴魯在國內的發展跟曾為“4S店之王”的龐大集團緊密相連。在2004年,SUBARU正式以斯巴魯的中文品牌名進入中國,2013年1月18日,斯巴魯與龐大簽署合作協議,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由日商獨資企業變為中日合資企業,富士重工業方面占股60%、龐大集團方面占股40%。主要業務范圍包括進口斯巴魯品牌整車,向經銷商批發及零售斯巴魯進口汽車等。
雖然是一家合資企業,但斯巴魯汽車(中國)一直堅持進口車銷售,沒有國產化的計劃。由于品牌具有鮮明特色,并且擁有龐大發達的銷售網絡,斯巴魯在國內的日子一度過得蠻不錯。
眾所周知,2018年龐大集團的經營危機開始顯示出來,由于喪失明顯清償能力可能,最終被債權人申請重整。這也影響了斯巴魯在中國的銷售。2022年8月26日,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斯巴魯要求龐大集團以2.65億元的價格,向其轉讓所持有的全部斯巴魯中國股權。于是斯巴魯與龐大集團“分手”。
這并沒有讓斯巴魯走上一條煥新的道路,目前斯巴魯在國內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今年斯巴魯并沒有公布銷量數據。
分析過往數據可以看出,前幾年斯巴魯的份額急劇萎縮。在2013年,斯巴魯全年累計銷量5.7萬輛,作為進口車,這數據可以用優秀來形容。但此后一路下滑,2020年和2021年銷量分別為2.2萬輛和1.7萬輛。2022年則跌至1.1萬輛,同比下滑35%。
除了龐大退出影響了銷售網絡外,斯巴魯本身的經營策略也讓車企陷入被動。斯巴魯目前在國內僅有僅有森林人、傲虎、XV、CROSSTREK等幾款主流車型,提供2.5L/2.0L發動機可選,給消費者的挑選空間有限,產品迭代更新次數少,新鮮度不足。
斯巴魯的用戶主要是高度認可該品牌的“死忠粉”,他們能忍受斯巴魯車型維修保養費用高、部分零部件等待時間較長等缺點,除了這一部分受眾外,其他用戶購車時很少會關注斯巴魯品牌。
斯巴魯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加快新能源轉型的計劃,據介紹,車企將在2026年底前推出四款新的跨界電動車。
在斯巴魯的電氣化計劃中,斯巴魯矢島工廠的一條生產線將從2026年開始每年生產20萬輛電動汽車。此外,斯巴魯最早將于2027年在日本大泉工廠再增加一條專用的電動汽車生產線,年產能為20萬輛。這就意味著,從2028年起,兩條生產線的年產量將達到40萬輛。
但就像中國古語所言,“遠水救不了近火”,未來的新能源計劃很難幫助斯巴魯走出目在中國市場的困境。去年斯巴魯在國內的銷量僅為1萬輛,而今年市場價格戰十分激烈,車企并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競爭,因此份額還可能進一步下滑。這樣的體量很難維持廠商的經營費用。
此外,斯巴魯目前在中國的感知度不高,很多年輕人不了解這個品牌,而“死忠粉”是因為操控性才選擇了斯巴魯。車企進軍電動化市場后,原本的老客戶是否還會購買該品牌電動車,這也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2026年,中國車市還會有斯巴魯這個汽車品牌嗎?